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人人都爱马文才 > 第144章 高山流水(1/6)

第144章 高山流水(1/6)

上一章人人都爱马文才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祝英台脱口而出的话是一种下意识的行动,是惊奇到了极点后自然而然的情绪反馈,所以哪怕是最木讷的人,也能从她的脸上看出,她是真的知道这个人,懂得这个人,甚至……

对这个人有种隐隐的崇拜?

这么一来,受惊吓的就不是祝英台,而是陈庆之了。

梁国和魏国分属南、北朝,自南梁代替南齐后,两国彻底断交,断尽的不但是贸易、政治上的往来,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断尽。

郦道元在魏国也许赫赫著名,但他的名声是建立在他蓝本是个官员,是北魏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擅长水利地理只不过是他的兴趣。

这种学术上的研究,并不能显达到传到南边。

陈庆之自觉自己说的遮蔽,可祝英台一口就说破了郦道元的来历,怎能不让陈庆之受惊吓?

“英台,你怎么……”

“祝英台,你认识那人?”

梁山伯和傅歧异口同声而问。

她怎么不知道郦道元?她历史学的再差,学语文时还是被那篇《水经注疏》里的《三峡》虐过的好不好?

教案上对郦道元的生平更是写的清明确楚,南北朝时代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那是敲黑板要背的重点啊!

惋惜这些理由是不可能用来搪塞这一群人的,祝英台也没有刻意隐瞒,只是避轻就重地说:

“我之前有些机缘偶合,早知道魏国有人在写《水经注》。我一直想到处往看看,游历天下,所以对这位郦道元……敬慕的很。”

这答复实在不能解释什么,但在场的不是祝英台的生逝世之交,就是素有修养的长辈,也不可能为了这个答案就往咄咄逼人,陈庆之将祝英台直看的后背冒汗,才收回了眼力,缓缓点头。

“是,崔廉结交的,正是郦道元。”

祝英台心思单纯,根本瞒不住她的想法,满脸都是“好棒啊帮我引见一下吧”这样的表情,看的陈庆之倒对自己之前有些昏暗的猜测削弱了几分。

“郦道元来淮河以南,实在在修建浮山堰之前。他隐姓埋名,只乔装成游历山川的普通人,和同样爱好游山玩水的崔廉偶遇后,很快就成了忘年交。他们都是风雅之人,论交不问身份,一个诧异于对方的博学多闻,一个有感于对方的才干横溢,一来二往,便成莫逆。”

陈庆之叹息,“若没有浮山堰,即便是南北断交,这段交情也能成绩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话,可陛下修建浮山堰,祖暅之前来淮水勘查河道地形,崔廉便顺势将郦道元引荐给了祖暅之……”

“这……”

马文才几人面面相觑。

郦道元隐姓埋名,年纪又大,崔廉等人自然不会想到他是魏国被罢黜的官员,只认为是醉心山水做学问的隐居高人,可郦道元却是魏国名门之后,几代为官。

他们向他问这个做参考,若是郦道元为国设局,跟引狼进室也无异了。

“你们也想到了,是吧?”

陈庆之也是听完崔廉叙述的过往,才感到其中情境之复杂。

“崔廉向祖暅之先容郦道元,原是好意。他盼看借由这位忘年知交对水系的广博懂得,给祖暅之一个参考,也是想把自己这位朋友先容给自己另一位知交,这是君子的情义,也是一片为国为民之心,不掺杂任何私利。”

“这郦道元自然也明确崔廉的想法,但他身份着实为难,假如他只是和崔廉在私下论交还好,可现在一旦涉及到国事,他就未免有欺瞒背叛朋友之嫌,如同煎熬。”

陈庆之叹道:“他和祖暅之都是大家,勘查之后自然看出淮河的土质太过输送,分歧适建堤,有八成可能是建不成堤坝的,还有两成是建成了也要溃堤。”

“假如他是梁国人,当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人人都爱马文才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