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人人都爱马文才 > 第126章 突生波折(1/5)

第126章 突生波折(1/5)

上一章人人都爱马文才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方家的事情只是一段插曲,他们在沛县也只是过客。

休整之后,还是得向着目标地出发。

这一段送信的经历固然已经告一段落,可对于祝英台来说,却点醒了她很多以往不曾、也不敢往想的事情。

在离开会稽学馆之前,祝英台大部分时间都期冀着自己能获得独自求生的能力,然后傍上一条大腿,能随着大腿在后面分分红,自己安心的做个富家公就可以了。

要是有看得顺眼的人,就谈个恋爱,没有志同道合的,不婚也不是不可以。有余力就行个善,没余力就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这便是胸无大志的祝英台对自己还算不上“打算”的未来做出的一点稍显幼稚的方案。

这么不成器的方案自然是幼稚的,一个穿来没多久,运动舆图只限祝家庄和会稽学馆,连社会新鲜人都不算的祝英台,能以自立为第一目标已经算是还有点靠谱了。

她逝世活要随着马文才出来,也无非就是想看看南梁的社会环境能容纳她做到哪一步,她又能做到哪一步。

可这一步跨出来后,她却开端懊悔了。

这样的社会形态,完整让她找不到可以突破的出口。

她来自现代,即便她来的那个世界社会阶层也开端渐渐固化,难以打破其中的藩篱,但人和人之间还是保持着最基础的善意的。即便是人治大于法制,但普通人和普通人之间相处,依旧还是信任法律。

即便是穷人和富人之间,也尽没有我啐你一口我就要被拉出往抽二十鞭子,也尽没有穷人欠富人钱不还,街坊邻居也要随着连坐的事情。

庶人和士人的差别不仅仅在于身份的相隔,更多的是价值观和多年来生活习惯造成的隔阂,即便是梁山伯这样庶人中的佼佼者,也有太多祝英台根本吸收不了的东西,远的不说,祝英台就完整无法吸收梁山伯五六天都不洗一次澡的习惯,更别说其他普通庶人的生活习惯更差。

在她的世界里,哪怕是班上最穷困的学生,那也是九年任务教导加数年的高压教导教导出来的,即便不能如同城中物质丰富的学生一样获得更多的资源,可祖辈们刻在骨子里要“出往”,要“读书”,要“上进”的烙印会促使他们不停向上,随处可见的报纸杂志书籍和消息能开阔他们的眼界,他们也许在物质上输给别人,可很多时候在见识和思想上并不弱于任何人。

他们也知道礼义廉耻,哪怕最无耻的人,在现代文明下,也会用各种礼节规范粉饰那种赤/裸/裸的恶。

恶人依然还有,受到多少教导却还完整不顾廉耻的人也有,可和宏大的基数比起来,毕竟不是多数。

但这个世界的庶人,就是庶人。

无论祝英台再怎么不愿意信任,再怎么感到这样说自己心里很不舒服,可生活在南北朝时代的庶人,根本就不值得很多人的同情。

在大多数是还在为着生存需求里最基础的那一层在奔走时,为了活下往就要付出一切,为了争取那一点点资源,是没有什么“尊严”和“廉耻”可言的。

要活,要占便宜,要不择手段,仁义道德是什么?能换成吃的吗?

这几乎是一群靠着本能在活的人。

有时候祝英台在拼命的回想唐宋盛世,想着那些古装剧里衣冠楚楚的书生如何风骚潇洒,东风自得马蹄疾的一日踏遍长安路,那些古装的美人又是如何的妩媚多情,怀抱着一支琵琶就能歌遍桃花。

有的,有那样的盛世,却不在此时。

在这个连科举都没有的时代,即便开设了五馆这样值得让所有冷门努力一搏的处所,能从这里出头的人,一个都没有。

是的,祝英台问过了,从天监四年开端开设五馆,这十几年来的学生已经何止万人,精通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人人都爱马文才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