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人人都爱马文才 > 第121章 暗度陈仓(1/6)

第121章 暗度陈仓(1/6)

上一章人人都爱马文才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有些事情,朝廷开端正视了,和朝廷不闻不问,是两回事。

之前天子被浮山堰的事情“吓”往了同泰寺,这浮山堰就成了人人忌讳不敢讨论的事情,可太子出宫、百官上谏之后,浮山堰之事就被拉到了明面上,固然依旧还是忌讳,甚至半天拿不出一个章程,但毕竟开了这个口子。

临川王出了那样的大事,短期内不敢再蹦跶,那些打着他名义敛财的恶官酷吏也只能收敛点,扬州买卖路引的事情再没有那么明目张胆,各地州县也敢壮着胆子吸收流民了,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看着城外成片成片的人饿逝世,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无动于衷。

而马文才他们一路北上,能感到到的就是南下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南来北往的人,终于也敢说一说浮山堰的事。

至少浮山堰,不再像是一个在舆图上抹平了的处所。

“南下的人少了,必定是有什么人安置了这些流民,而且来往的客商都说水退了,应当是有什么缘故。”

陈庆之每到驿站必定回和别人闲聊,他不拘身份,无论是贩夫走狗还是商人官吏都能说几句,就这样一点一滴的,收集了很多的信息。

“为什么处所上没有人报德政?”

马文才听完后第一个反响是这个,“安抚收留流民是有功之举,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谁知道呢,也许行了非常之事不能上报,也许摸不清朝廷的态度,不敢以此居功……”陈庆之叹息道:“若是朝中将赈济流民当做德政,此事才干以德政上报啊。”

马文才几人也只能感叹。

后来越往北走,得到的消息越多,说是还在修浮山堰的时候,淮水下游的阳平郡太守崔廉就一直静静地在修东汉时代留下的一条长堰,等浮山堰破了,水往下游淹的时候,阳平郡的百姓大多逃到了地势较高的河堤上。

后来那河堤被人为破开,水被泄进了洪泽地区,虽吞没了不少良田,可阳平郡四周却没有逝世太多的人。非但没逝众人,还在洪水中救了不少的人命。

周边很多受灾郡县的百姓,也多亏阳平郡收留。

只是这阳平郡太守和辖下四县的县令在那时候静静修汉堰,未免有些对朝廷大不敬,倒像是戒备着随时破堤似的,所以这事就一直捂着不敢提。

那汉堰被破开后也不知道淹了多少地步,虽说刻意将水泄进这些地步是为了救人,以免让上游汹涌而下的洪水淹逝世太清、永安、安宜、丰国四县的百姓,可这世道,地步大多不是百姓所有,而是庶族地主和士族高门的地步。

尤其是这种靠近湖泽的浇灌地区,必定是被士族以“占田法”占的上上良田,这一淹一年的收获都没了,明年春天的耕种也不知道会不会被耽误,这就是断了别人的财路。

那些士族不见得就舍不得这些地步里的收获往救百姓,坏就坏在这太守在士族中也是个异类,是亲庶人的,这一次先斩后奏先淹了别人的地步,然后才出面往道歉,谁也不是傻子,对这太守恨的咬牙切齿。

用他们的家产往博他的名声,又怎么能不恨?

再加上阳平郡能力有限,自己虽没遭遇大的丧失可丧失也不小,还收留了第一波最艰巨的灾民,实在也无力再持续收留,也不敢再宣传这里还不算受灾严重。

这时代消息蓝本就不通,士族和庶族的地主们不愿宣传崔廉的“美名”,崔廉也不愿再有流民源源不断的往这边涌,所以阳平郡做了这么大的事,竟没有多少人知道。

但现在只是情急之时,全郡高低的士庶人等、流民百姓都需要崔廉主持政务,一旦灾情过往,水完整退了,就以崔廉做的事,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就这么多士族以“蓄意损坏地步”的罪名上奏,崔廉这辈子仕途就到头了,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人人都爱马文才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