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乱清 > 第五十二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1/3)

第五十二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1/3)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关卓凡还不知道,朝野高低,对他用田永敏这个“降人”,做陆军军事学校的“总办”,会有什么反响?不过,确定有人不认为然的——包含他的嫡系、甚至轩军内部,大约也会有人暗自嘀咕。

还有,关卓凡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但他又非常好奇的是:假如原时空的人们,知道了他用一个回化的日本人,做中国第一间陆军军事学校的校长,又会有什么反响和评价?

对“降人”委以重任,不是多么稀罕的事情。不过,这种事情,大多产生在两种特别的情况下:一是战斗进进胶着状态,输赢难分,厚待投降的敌人,在政治上,可以起到崩溃敌人军心的重大作用;二是政权草创之初,人才匮乏,自然求贤若渴,哪有工夫管他什么来路呢?

当大局已定,政权牢固了下来,就不能再轻易地重用“降人”了。一是厚待“降人”的政治需求已不存在,二是自身的人才梯队已经建立起来,既没有足够的重用“降人”的人事需求,也要防止“空降干部”对正常的人才递升机制作成不良影响。

关卓凡用田永敏,当然不是为了“崩溃敌人军心”——对长州藩,轩军始终保持着压倒性的上风,战事从来没有“胶着”过,基础没有“崩溃敌人军心”的政治需求,何况,他重用田永敏,是刚刚的事情,距征日结束,已经整整半年了。

那么,大清开国已经两百余年,大局早定。政权早就……牢固……下来,呃,“自身的人才梯队”……

呃,似乎有哪里不大对劲……

时逢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帝国如同一只老朽巨轮。一头扎进狂风暴雨之中,使出浑身解数,堪堪闯过风最急、浪最高的险滩,现在的局面,只能说是堪堪从“风雨飘摇”中走出来,看见了天际的一缕阳光亿万萌妻,高冷b超给力最新章节。“牢固”二字,是早早就做了明日黄花的。

帝国的人才造就、提拔机制,同样老朽不堪。关卓凡感叹过的中国的“人才荟萃”,仅仅是纸上富贵,或者说。最多是只“潜力股”,在帝国的人才造就、提拔机制不做出全面、彻底的变更之前,无法真正变现。

“人才梯队”神马的,是根本谈不上的。

就是说,关卓凡面对的局面,就是不折不扣的“草创”。

因此,不拘一格用人才,就是必须的了。

在这个时代。田永敏——大村益次郎,是关卓凡能够找到的、可认为己所用的、最优良的人才之一。

日本的“兰学”,渊源长久。其来有自。大村既通汉学,亦通兰学,而且,他之“通”,是真的“通”——未必有多么“精”,但深知底蕴。明晓优劣得失,不是浮光掠影。不是皮相之见。

这一点,中国尽大多数办“洋务”的人。都比不了。中国办“洋务”的人,哪怕最通如郭嵩焘、李鸿章者,对西洋的文明制度,最多也只能说是“知其然”,但人家的里子、底子,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大村的兰学,不仅“务虚”,还能“务实”。除了老本行兰医,对船舶、机械、土木,大村都有相当程度的浏览,且都能称得上一个“通”字。

在军事上,大村不仅是指挥作战的天才,还是理论著述的大家,他著有《兵家须知战斗术》、《兵陵战》、《筑城范例》、《舶工须知》等著作。

这种实践、理论一把抓的大拿,莫说当时的中国尽无仅有,就是在狂飙突进、英才辈出的幕末日本,也是极其突出的。

现阶段,关卓凡不可能把部队交给田永敏指挥,但说到“以我为主”的陆军军事学校的校长,关卓凡实在想不出有比田永敏更合适的人选了心魔最新章节。

大村刚刚被俘投降的时候,对轩军的系统、制度、运作,自然还是隔膜的,但做了半年的后勤顾问和作战顾问,以大村益次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