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乱清 > 第一七五章 立威,造势(1/3)

第一七五章 立威,造势(1/3)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除了观念上的转变,天津之行,慈禧还有一个重大的收获——是慈禧本人的收获,更是关卓凡的收获——面对反对派和守旧派,她建立起了足够的自负心。

自负心之起源,是轩军展现出了超出她想象之外的精力面貌和战斗力,是她认为已经可以百分百确认这支部队以及这支部队的领袖对自己的虔诚了。

历史上的慈禧,前期偏向改革派,后期倒向守旧派,但关卓凡认为,慈禧本人的政治取向并不明确,不能算真正的守旧派异界之好汉同盟商场最新章节。她之所以倒向守旧派,根本原因,还是德宗和康有为等一班逗比改革派发了神经,慈禧欲持中立而不可得,为求自保,她不能不转过火来,依附守旧派,以打击改革派为代价,牢固自己的权利基础。

事实上,从辛酉政变始,至戊申崩逝止,不论是垂帘听政,还是撤帘回政,四十七年间,慈禧的权利基础,始终是不稳固的。由于她特别的出身和身份,慈禧始终形不成自己的基础盘;同时,垂帘违背祖制,她的执政亦没有任何坚固的宪法保障。

慈禧能够长时间控制晚清中国最高权利,重要原因有二:

一,前期精彩的政绩,为她带来了足够的权威,并使她的后续执政,产生了相当的合

法性;

二,慈禧拥有异常高超的政治手段。

这个政治手段。关卓凡回纳了一下,大约有三条:

一,弱化军机处作为行政中枢的权利。这样,此消彼长,“上头”说话的分量自然就重

了。

二,在各派别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不使任何一派坐大。自己高高在上,扮演终极仲裁

者的角色。

三,利用言路打压异己。

后代批评慈禧的人。有一点大约是想不到的:慈禧当政的时候,“舆论形象”是相当好的。慈禧非常尊重言路。一件事情,假如言路反对,她是很少会保持己见的。这方面,慈禧算得上“虚己纳谏”强势征婚,女人,乖乖听话!最新章节。

可是。这实在并不是什么好事。

慈禧尊重言路,其一,是由于没有基础盘,缺乏逝世忠粉,较之基础盘壮大如恭王者,她更需要营造良好的政治形象,以便争取更多的支撑;其二,就像上面说的,慈禧要利用言路来打压异己。

问题是。晚清的言路是班什么货色?翰詹科道具有自然的守旧性,其中执掌舆论话语权之牛耳的清流,除了守旧。还言大而夸,不切实际。

这班人,骨子里是非常热衷的,并非不可以由于利益而更换自己的政治态度。但真叫他们做事,本来嘴头上的万丈英气很快消散不见,瞻前顾后。首鼠两端,色厉内荏、软弱无能之本来面目。裸露无遗,终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比如中法战斗中,马尾丧师、毁掉整支南洋舰队的张佩纶,就是其中范例。

晚清清流嚣张,成为制约改革进步的一大绊脚石,慈禧要负相当的责任。事实上,这块绊脚石,也绊倒了她自己。

慈禧对言路假以色彩,言路又是守旧派当道,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改革政策履行的坚定性和持续性,同时,也让德宗和康有为等人产生错觉,认为慈禧是守旧派的护法神,欲行新政,就不能不把她搬开。两相凑合,终致戊戌政变之哀剧,慈禧亦因此戴定了“守旧派总后台”的帽子。

这也是关卓凡为什么对言路又打又拉,巴掌红枣,恩威并施,不遗余力之缘故——必须彻底降服这班“读书人”,纵然不能使之成为近代化建设的助力,也决不容许其拖“改革开放”的后腿!

总之,历史上的慈禧,推行洋务和新政,不够坚决彻底,根本原因是她缺乏基础盘,面对守旧派的反对,没有保持到底的自负心,不能不在改革派和守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