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乱清 > 第一七四章 钢铁大道不归路(1/3)

第一七四章 钢铁大道不归路(1/3)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03();

关卓凡和慈禧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质的变更;慈禧本人,又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变更呢?

关卓凡考诸于史,有这么个见解:原时空的御姐,再怎么能干,说到底并没有真正具备完整的“改革”意识。 ∽↗,

这不是慈禧一个人的问题。

“改革”的条件,是真心实意的承认自己落后了,并且是全方位的落后。原时空,“同光复兴”的数十年,清朝的统治阶层,从中心到处所,人才辈出,但几乎没有人,肯真正戳破这层窗户纸,不论是在台面上,还是在私底下。甚至,静夜独处,以口问心之时,大约亦如是。

因此,就弄出了个“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说法,最多是承认“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可是,尺再短,寸再长,尺不也比寸长吗?

这个说法,是守旧派能够吸收的极限,于是,改革派就只能在“寸有所长”高低工夫,顾不上自己“尺有所短”了。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就只能在新旧两派的夹缝间,委曲蹒跚前进。

关卓凡并无意苛责前人。以中国体量之巨,文明制度惯性之大,在没有任何成功模板——指的是老大农业国成功演变为近现代产业国——可以学习的条件下,慢慢摸索前进,几乎是必定的选择。

我们没有可能不支付不断试错的代价。

不然,即便慷慨向走对了,可假如步子迈得太急、太大,不但会扯着蛋、撕着胯。会摔跤、翻车。甚至会一个收掣不及。滚下悬崖,粉身碎骨,再无翻身之日。

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历史现实,不要太多。

关卓凡创造,二十一世纪,多少在网上痛斥晚清统治者“丧权辱国”的愤青。骨子里实在守旧得可怕。不要说改革制度了,就是一个称谓、口号的变更,都能够引起他们展天盖地的反对。理由嘛,说到底,无非“我泱泱中华,文明器物,啥没有啊?为什么请求诸蛮横腥膻之外夷?恶心!”

这种口吻,和“不可变乱祖宗成法”,有任何差别吗?这种人,假如生在晚清。百分百会成为改革的最有力的反对者,成为他们痛心疾首的“丧权辱国”的真正始作俑者。

嗯。混得好的话,拿来做清流,可能是好材料啊。

改革?真心难!

略略走题了,回到慈禧身上。

在缺乏真正的改革意识的同时,慈禧也缺乏基础的产业化概念。

“基础的产业化概念”,大约比“真正的改革意识”还要难,关于产业化的很多概念,大多是后人总结出来的,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并不十分明确。

近现代产业这个东东,在晚清统治阶层的脑海中,由始至终,没有完整脱出“奇技淫巧”这个门路。

曾国藩曾经跟关卓凡说过:“今视洋务,有事有权,权则操之总署,事则不离口岸,而口岸之中,则又以上海为重。”话里的意思,跟关卓凡当时所想,完整一样——京城守旧权势壮大,不是办洋务的利益所,真正推动洋务的发展,还要靠处所上的自强。冷淡校草拽丫头

但是,那是他“当时”的想法,现在的局面,和“当时”已经大不雷同。

一方面,他已经领袖中心机枢,控制了洋务的领导权;另一方面,经过几年的发展,洋务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人们的思想观念——包含守旧派的,也有了初步的变更。

洋务不可能永远只在几个沿海“窗口”发展,欲进一步推动洋务,使之深进发展,并行之于全国,“大脑”——最高统治者的观念的转变,这个改革成功的最重要、最基础的条件,不容持续回避了。

那么,如何赞助最高统治者——慈禧转变观念呢?

一言以蔽之:走出深宫,睁眼看世界!

用最直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