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乱清 > 第五十三章 江户行(1/3)

第五十三章 江户行(1/3)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破除天皇既不可行,那么就不得已求其次——将登基后的女天皇和倒幕派,最大限度地区隔开来。

女天皇西渡中国,倒幕派想和女天皇取得任何情势的接洽,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再利用女天皇的名义进行“倒幕”,其说服力和号召力便很打折扣;时间长了,日本人亦会不可避免地对天皇产陌生离感,从而降低天皇在日本政治中的作用。

倒幕派少了天皇这面旗帜,难以形成对付幕府的协力;而以幕府可怜的施政能力,也不可能真正压服倒幕派。日本的运气假如够好,大概能保持一种“有秩序的混乱”;运气不好的话,终极开启新战国时代,你来我往,乒乒乓乓,没完没了。

吾之所欲也。

还有,像中川宫朝彦亲王这种人,再怎么“亲慕”,也是皇族理想降临时最新章节。而从根本利益上来说,皇族和幕府永远是对峙的。天皇西渡中国,留在京都的皇族便完整失往存在感,假以时日,必被慢慢“阴干”。皇族是天皇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皇族衰喑,天皇的存在感也会大为减小。

女天皇西渡中国,一国元首,长时间滞留他国,不论就中、日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言,还是考虑到“国际观瞻”,都需要有一个好名目。

有没有合适的名目呢?有的,一个是“求学”,一个是“治病”。

德川家康制定的《禁中并公众诸法式》,开门见山,打头的一条便是:“天子诸艺能事,第一御学问也。”就是说,天皇要干的事,重要是研究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治国理政,那是将军的事情。

瞎折腾了这些年头,现在要回回正途。

其时的日本,还没有“脱亚进欧”——以后大概也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在文化上,是将自己和中国视为一体的。清兴明亡之后,日本甚至一度认为自己比中国还中国。既承认中国事日本文化的“本体”,天皇西渡中国“讲究学问”。“垂范后代”,就是说的过往的。

这个事情,幕府和中国完整可以将其包装成一个“巨大的”的“文化工程”,“超迈先贤”,“教化百代”。这个,“鉴真东渡”、“玄奘取经”固然不在话下,就是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也要瞠乎其后啊。

至于“治病”,和宫确实有病,日本的医生也确实治不好,怎么办涅?

到英国、美国往治?你不晓得和宫亲子内亲王——咱们未来的女皇陛下。秉承皇兄孝明帝遗志,一向以“攘夷”为己任吗?你叫陛下到英夷、米夷的地头上往,叫“丑夷”长满红毛的大手在陛下的玉体上摸来摸往——那是治陛下的病吗?那是要陛下的命吧!

只好到天朝往治啦征途最新章节。

说句实话,单就医疗技巧程度而言,假如不把洋人盘算在内。当时的中国,大概还不如日本。由于“兰学”渊源,日本有相当数目的“兰医”——就是西医,有的程度还相当之高,比如楠本稻。而在中国,控制近现代医学知识的医生还是凤毛麟角。

当时中国对日本的上风,重要在于物产相对丰富。国人尤其是统治阶层,食品起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更加公道,热量和营养摄进更加充分。

不过,这些小小细节,信任日本人也注意不到。天朝上国嘛。除了文明制度,其他方面,自然也应当比日本发达,陛下西渡“荣养御体”,也说得过往吧。

关卓凡的想法是。“讲究学问”是台面上的说法,“治病疗养”是台面下的说法,以此给外界造成一种“名为求学,实为治病”的印象。这样, “天皇西渡”, 台上台下,便都有了一个比较说得过往的名目。

*

*

幕府的“富士山号”、“翔鹤号”和“麾日号”,参加了中美特混第二分舰队,由大阪湾出纪伊水道,浩浩荡荡,向江户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