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乱清 > 第四十七章 祸兮福兮(1/3)

第四十七章 祸兮福兮(1/3)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_();马威达练习和带领的海军陆战队,本来是打算在登陆马关的时候大显身手的。但长州人不战而退,打算中的登陆作战变成了“登陆演习”。之后,主力部队深进长州内陆,战斗一直是陆军同事们的事,海军陆战队呆在马关,整天无所事事,还不如惺惺相惜的十五团有一个“保持治安”的差使呢。

不过,十五团并不感到自己有什么荣幸的。“保持治安”能和野战相提并论吗?兄弟部队都在攻城略地,大刷功劳值,自己却被留在后方干着衙役们的活——这份愁闷,谁干过谁知道啊。

再者说了,说是“保持治安”,实在自“长州灭商事件”之后,全部马关水静河飞,十五团几乎一枪没放过。处所如此安静,真的需要一个满编野战团来“保持治安”吗?

这个情况,也多少出乎关卓凡的意外。来到日本之前,曾将日本的“民气”想象得多么彪悍。实际上,他很快便创造,假如没有武士阶层的组织和参与,只要占领军保持住基础良好的纪律,日本的普通老百姓,根本不会自发地起来抵抗。

这个情况,和中国大不雷同。

中国的基层政权,控制在乡绅和宗族手里。外敌进侵,政府军撤退或溃败之后,这些人就是抵抗举动的组织者和核心气力;而日本基础不存在这个阶层。

日本本来就小,这么小的国家,又分成了几百个藩国当我眼里只有你();。这些名义上的“诸侯”,体量小的,和中国的“基层政权”,也没啥本质差别。因此,日本既不需要、也没有空间留给类似中国的乡绅和宗族这样的阶层。

长州藩的决策层,始终抱有和中国人媾和的理想;而关卓凡直到进军萩城的时候,还在刻意显示不会对长州藩“赶尽杀尽”的意思。所以。长州藩的武士们,也就始终没有下定发动“全部国民群众”,进行“抗战”的决心。

轩军除了和长州藩军作战之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本质性的袭扰——原因就在这儿。

关贝子也就因此没有陷进他最头疼的“国民战斗的汪洋大海”。

关卓凡回到马关。十五团和海军陆战队的牢骚,通过“合适”的渠道,委婉地向爵帅表达了出来。关卓凡听了,微微一笑,说道:“是吗?好吧,过几天,我就派他们往办一件体面差使。”

咦,体面差使?

*

*

高杉晋作站在“丙寅号”的船头,海风拂面,衣袂飘飘。总督大人一副“羽扇纶巾”的派头。

固然在流亡之中,但是高杉晋作依然意气风发。

局面至此,高杉晋作并不哀观,反而认为:因祸得福,焉知非福?

二次长州征伐之前。长州藩已经算是和幕府翻了脸。那个时候,高杉晋作有一个打算:假如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失败,而幕府又要斩尽杀尽,无法让步,就奉藩主一家,北渡朝鲜海峡,避难朝鲜。

这个“避难朝鲜”。是一个委婉的说法,其本质内容,须看当时情况而定。假如兵力丧失殆尽,那就真是“避难”,暂不做他想;假如手上还有相当实力,就变“避难”为“征韩”。占领釜山及四周地区,打出一片新天地。接着,徐图扩大。机会合适的时候,攻回日本,收复长州。

这个打算。蓝本确实是可行的的。李朝的军力有多垃圾,高杉晋作一清二楚。韩人软弱颟顸,岂能挡得住长州志士之一击?但是,中国人参与之后,“避难朝鲜”便行不通了。朝鲜为中国属国,假如长州藩已是强弩之末,李朝不可能不奉大清敕令,予以驱赶;假如长州藩尚存“征韩”之力,中国人亦不可能不追杀到朝鲜,而由得长州藩在自己的属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

朝鲜往不成了,那么能往哪里呢?

当初在马关的时候,高杉晋作以“谷暗躲”的化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