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乱清 > 第四十二章 反悔(1/2)

第四十二章 反悔(1/2)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03();

德川庆喜得知中国雄师已经上路,正向京都进发,不由扼腕——早知强援将至,在皇宫守卫问题上,我就该强硬起来!对于自己的“软弱”,德川庆喜不由大为懊悔。

固然说只让出了一个乾门,但相当于失往了对全部皇宫的把持,由于倒幕派的物质、职员出进皇宫,只要不想让幕府看见的,都可以通过乾门——甚至包含天皇本人。

小栗忠顺倒是劝解庆喜大人,说让出乾门,其时、其势不得不为,不必再做无益之追悔。要害是接下来的棋不能走错。

他向德川庆喜进言:

一,要把精力放在京都,而不是江户。“大奥”里面的那两个寡妇,就算能添点乱,但尽对翻不了天。换一个人接将军的位子,莫说幕臣们不能答应,中国人也不会干。

二,要向倒幕派发动激烈的舆论攻势。就说孝明帝为宫内近侍和外廷奸党合谋弑杀,天人共愤,中国雄师扶顺除逆,进京助幕府“清君侧”——在这种压力下,不怕倒幕派不自乱阵脚。

德川庆喜抚掌称善,依计而行。

倒幕派果然乱了阵脚。

首先是萨摩藩。

萨摩藩是倒幕派,但萨摩倒幕,与热血的长州不同,和“理想、信心”毫无关系,完整处于利益考量。需要的话,萨摩藩也可以瞬间变脸,同自己厌恶的幕府携手,对倒幕的同道狠下杀手——这种事,萨摩藩干过不止一次了。

桂小五郎分析的对,长州藩覆亡在即,萨摩藩确实生出“唇亡齿冷”的危机感;但萨摩藩终极倒向倒幕派,参与皇宫守卫权的争取,却不是由于桂小五郎和岩仓具视的口才好,而是控制藩政的大久保利通做出了这样一个断定:中国人不会参与京都的皇权之争。

中国人在长州的军事举动,一直给人“郑重”甚至“守旧”的印象,似乎“处处留有余地”。

你看:进占马关之后。迟迟没有向山口进军;进占山口之后,更是暂时结束了一切军事举动,并不乘胜追击,对长州残余权势斩尽杀尽。那位关贝子,很像是对长州藩的“奉献版籍”动了心了呢。这个羽士不太冷

这位关贝子,对长州豪商下手虽狠,但毕竟是长州人意图刺杀他在先。须怪人家不得。中国和日本的政治习惯不同,在暗害和处理暗害上面。远不如日本那么“随便”、“宽容”——这一点,大久保利通等人是知道的。

对扯旗放炮的长州藩尚且如此,又怎会进进京都,深深参与日本的皇权之争呢?

大久保利通认为,中国对日本的政策,和英国人仿佛,是一种“有限干涉”,目标是在日本保持“气力的平衡”,不使一方彻底压倒另一方。

大久保利通的断定。不能说错。假如关卓凡不是一个穿越者的话,对日本的认识不包含原时空二十世纪的经验,那么,他确实会如大久保利通所认为的,只对日本实行“有限干涉”,努力在日本保持“气力的平衡”。

可是,关卓凡是自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

关卓凡要如何对付和处理日本。大久保利通、桂小五郎、岩仓具视,这班十九世纪的天秀士物,是再也想象不出来的。

大久保利通认为,萨摩藩只取皇宫一隅,而战斗并未在皇宫领域内产生,应当会在中国人的容忍领域之内。这次举动假如成功。可以大幅增长萨摩藩在政局中的影响力,也算是对日本当前的局面进行适度的“再平衡”。

所以,干!

没想到,中国人不但向京都派兵了,而且,算算时间,这支部队应当是在“乾门之变”前就上路了——中国人想干什么?!

不需要幕府大肆宣传中国雄师的兵威。萨摩藩有自己的渠道懂得实情。再说中国人大张旗鼓地沿山阳道进军,本来也没有躲着掖着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