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乱清 > 第六十九章 都到步军统领衙门来(1/3)

第六十九章 都到步军统领衙门来(1/3)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03();

轩军美国平叛的成功,告诉国人,我们也能够打败洋人;并予国人强烈的心理暗示:对英法的失败,只是“暂时的失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把场子找回来。

中国人由于前所未有的屈辱、胆怯,而生发的对洋人的“应激反响”:或者奴颜婢膝,或者完整排挤——这两种看似相反的反响,实在异曲同工——都尚未固化,这个时候,关卓凡以一场对外的大胜,为中国人打扫心魔,重建信心。

国人的心态,乃从一个失败者,转向半个成功者;从一个弱者,转向半个强者。则对外来的器物文明的抵抗,自然松动。

为小天子加“兵事”“洋务”作业一役的成功,还让关卓凡获得一个重要的经验:对于这种单纯的观念层面的反抗,尽不要做什么“虚怀若谷”、“倾闻谏议”的姿势。而是要一开端便以行政暴力,自上而下,兜头狠击,将反对意见,“抹杀于萌芽之中”。

就是说,不给反对者说话的空间。原时空的史实证实,这种事情,鸡同鸭讲,根本不可能通过讲道理说服反对者。给反对者说话的空间越大,反对的意见便越多,终极朝堂之上,洋洋盈耳的确定都是反对的声音。

到了这种时候,假如强行推行原议,反倒以人“独裁”的口实,阻力反倒会大得多,连自己人也会底气不足。事情便可能办得不汤不水,甚至中途而废。无疾而终。

要做的,是利诱、收买、威胁、分化、打击,而不是“说服”。

关卓凡乘胜追击。本年度最后一项重要的人事任命,“三品衔驻美公使”,波涛不惊地通过了。

这位本时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的驻外使节,叫做郑藻如,字志翔,号豫轩,广东香隐士。他是咸丰元年的举人。洪杨乱起,办过团练,打过依附长毛作乱的“红巾军”。乃为曾国藩赏识,进曾幕帮办洋务事宜。

郑藻如和容闳是同乡,轩军赴美之前,容闳向关卓凡推荐郑藻如。说他英语好。熟悉洋务,又打过仗,假如请他赴美帮办军务,正可得其所长。关卓凡于是写信给曾国藩,商请郑藻如进幕。曾国藩很慷慨,立即割爱;而可以建功于异域,郑藻如自己也很兴奋。

进美之后,郑藻如如鱼得水。襄办军务,调度后勤。折冲樽俎,算是关卓凡幕中最有力者之一。回国之后,又随着关卓凡剿回、剿捻,已经积功保到了道台衔。

考虑驻美公使人选的时候,关卓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郑藻如。

事实上,轩军赴美之前,关卓凡就有了这个打算。带郑藻如赴美,除了他确实是合适的人才之外,还多少有“考核”未来驻美公使人选的意思在里面。阴阳手机

郑藻如能够在彼时就成为驻美公使的备选,是由于,在原时空,他就做过中国的驻美公使。不过,那是光绪七年,即1881年的事情。那个时候的郑藻如,已经将近耳顺之年了。

原时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的驻外使节,是本时空主持“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郭嵩焘。光绪元年,即1875年,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

当时,为了这个事情,朝野内外,吵得沸反盈天;本时空,郑藻如出任驻美公使,却风平浪静,鸦雀无声。

极其鲜明的对照。

光绪元年,英国外交官马嘉里在云南被杀,英国声称“撤使、尽交、用兵”。清廷委曲求全,签订《烟台条约》,答应英人种种请求,其中包含派出钦差大臣赴英表现“惋惜”——实在就是道歉,并出任驻英公使。

这个活计找上了郭嵩焘。

可是,这真不是个好活计。

外国派使节驻华,已经被视为对中国的凌辱,何况倒过来派使节驻洋?那不是“事鬼”吗?

舆情汹涌,多有人痛詈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