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乱清 > 第一八五章 大吃一惊(1/2)

第一八五章 大吃一惊(1/2)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r="//r="()r();

“涤翁何必自责?”关卓凡微微摇了摇头,“湘军裁撤之后,将弁士卒,假如尽数返乡,而非留在江宁一带,固然不会有今天的偌大烦恼,可是,江宁的恢复,却也不晓得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顿了一顿,“江宁市面的恢复,很大程度上,是靠了湘军将弁的宦囊——彼时,朝廷毕竟没有过剩的钱来办善后啊!涤翁的湘军将弁士卒留居江宁的主意,真正是尽大丘壑、尽大经济!我佩服的很!”

湘军将弁士卒留居江宁,助力江宁善后和恢复,曾国藩的这个想法,只同一、两个最亲信的幕僚说过,从来没有正经摆到台面上,就连曾国荃都没有说过,他没有想到轩亲王看得如此透彻,不由大大一怔。

“实话实说,”关卓凡持续说道,“我若和涤翁易地而处,未必能想得出这样的好方法,面对江宁战后的百废待兴,说不定就要一筹莫展了!”

他的语气十分诚恳,并没有任何暗含讽刺的意思,曾国藩说了句“惭愧!”

“江宁的善后和恢复,”关卓凡拇指、食指捏在一起,轻轻的点了一下几面,“湘军将弁士卒,实在是与有力焉!涤翁叫他们留居江宁,实在是善之善政!”

微微一顿,“本日江宁治安,固然颇被散兵游勇之害,可是,到底还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只好算是这一政策的‘副作用’——天底下本没有十全十美之事,若事事求全,则事事皆不必为,涤翁‘失悔’一说,我是不同意的。”

关卓凡重复确定湘军将弁留居江宁的决策,曾国藩既欣慰,又激动,叹了口吻,说道:“王爷这么说,我就更加惭愧了!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本日江宁的局面,好也好,坏也好,我都是始作俑者,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典守者不得辞其责,我——”

说到这儿,忽然惊觉,如此说法,可能会给轩亲王以自己有意回任两江的错觉——这是尽不可以生的误会!

立即打住,顿了一顿,慢吞吞的说道:“我遗患于后来,令上位左右为难,辱承王爷下问,却除了须生常谈,一无刍荛之微可献,宁不自惭?”

“须生常谈”,指的是“捉住了,该杖的杖,该枷的枷,该明正典刑的,要明正典刑”,曾国藩如是说,意思是,你既然不同意我的“须生常谈”,那么,即便我这个“始作俑者”回任两江,对江宁目下的局面,也是束手无策的,因此,我的“典守者不得辞其责”,就不存在任何要回任两江的意思。

话说的固然谦虚,可必定程度上,也算实情,真的叫曾国藩回任两江,也顶多能够将湘籍散兵游勇的种种不法,暂时压下往一段时间,治标不治本,按下葫芦浮起瓢,毕竟有连曾老帅也摆不平局面的那一天。

至于如何“治本”,曾国藩心中,确实是没有头绪的。

“涤翁言重了!”关卓凡说道,“不过短短数年,江宁已是八方辐凑,大乱之前的繁庶,眼见已是恢复了七、八成了!涤翁所遗于赵竹生者,是‘惠’,不是‘患’!江宁的‘患’,是涤翁往江就直之后的事情——”

顿了顿,“涤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说,我不敢赞附——‘成’则有之,‘败’,可谈不上!假如换成‘解铃还须系铃人’,我认为,嗯,倒还算是适当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

曾国藩心中一跳:怎么,真的要我回任两江?

“所谓‘系铃人’”,关卓凡微微一笑,“并不敢比附涤翁,我指的是‘湘籍将弁士卒留居江宁’的这项政策。”

曾国藩没有答话,心里想,这不是一码事吗?

他认为关卓凡做如是说,不过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事实上,曾涤生和曾涤生的政策,还真不是一码事儿。

“湘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