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我是慈禧 > 四十二、同文馆事 上(1/3)

四十二、同文馆事 上(1/3)

上一章重生之我是慈禧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showad03();

咸丰十一年底,总理衙门请旨创立京师同文馆,招收十五岁以下的八旗子弟学习西方语言文字。这虽是一所新式学校,由于只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学生限于八旗子弟,并未碰到阻力。到了同治元年,奕訢再以总理衙门的名义奏请在同文馆内另设一馆,专门学习天文、算学,招生的对象也由八旗子弟扩大到了二十岁以上的满汉举人、五贡(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都算正途出身资格)、秀才,以及科举正途出身的五品以下年少聪慧的官员,聘请洋人教习。朝廷批准照办。

不料这件事却在一些士大夫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人指出,以堂堂天朝竟要拜夷人(即洋人)为师,实乃中国人的奇耻大辱。

恭亲王尽不气馁,同治元年玄月初一又上一折,进一步阐明开设天文、算学馆的必要性和急切性,还提出将招生对象再扩大到翰林院编修、进士等人。太后又予批准。

这一来,可极大地刺激了道学先生们的敏感神经,引起京师内外的一场轩然大波。

玄月五日,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首先发难,上折说:若以自强而论,则朝廷之强,莫如整纪纲,明政刑,严赏罚,求贤养民,练兵筹饷诸大端;臣民之强,则惟气节一端。臣民有了气节,“以之御灾而灾可平,以之御寇而寇可灭”。令正途科甲职员学习“机巧之事”,又借升官、银两以诱之,“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看其有事功哉?”这无异于是说奕訢犯了“方向性”的毛病。把国家引向歧途。此折虽“为一时推重”,不过他人微言轻,朝廷没有理会。

太后自然不会对这样的科道小人物有什么想法,在她看来,这些所谓的清流只能起到监督的作用。想要靠着他们办事,那是办不成的,要知道,凡事挑刺轻易,栽花难,想要做成事业。总是要很多阻碍的,何况太后对付这些人的套路如今用的十分地娴熟,“啊,对不起,折子留中了。”安德海在勤政殿外头耀武扬威得鼻孔对着人,“问奴才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您想着递牌子朝见太后?对不起您咯,您都还没到四品,太后是不会见您的。”

纷纷扰扰过了半个月,大人物倭仁亲身披挂上阵了。倭仁字艮峰,蒙古正红旗人。道光九年进士,历任侍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等官。是著名的理学大师。咸丰天子在世时,因其只会说教,不会办事。把他视为“迂儒”,令其出任叶尔羌帮办大臣,故意用违其才,将其投置闲散之地。慈禧执政以后,才把他召回北京,授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后任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命其教授同治天子读书。并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这一日母后皇太后临朝,恰好要商议大会操的事。所以除了军机大臣之外,内阁、六部九卿、詹事科道都逐一到齐,在勤政殿的明殿,恭亲王领班跪拜后,排班而出,正欲说各镇大会操的事宜,后头就响起了一个干瘦响亮的声音,“母后皇太后,奴才有事禀告!”

太后隔着屏风,影影绰绰,见不明确是什么人,但是御座边上写的绿头牌,太后看看那个地位,拿了起来,看明确绿头牌上的名字,眉毛不觉微微一皱,“倭师傅,你有什么事儿?”由于倭仁是同治天子的师傅,故此慈禧太后面上还是很尊重的。

“奴才奏请母后皇太后破除同文馆,并革往洋务事!”

勤政殿内大哗,恭亲王瞪了一眼身后倭仁,退后了一步,就站进了班里,倭仁跪在地上,朝着太后大声说道,“奴才奏请母后皇太后破除同文馆,并革往洋务事!”

太后默默地翻了翻白眼,御前会议开端插话始于咸丰天子,咸丰天子性子随和,容许大臣们特别是肃顺这样的大嗓门在养心殿勤政殿里头吵吵,当然由于这是咸丰天子这被大臣们称之为仁德之君,文宗的称号一半来自于此,太后固然有些嫌弃他们烦,不过也衷心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重生之我是慈禧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