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仙侠修真 >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 第三十六章专访(1/2)

第三十六章专访(1/2)

上一章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拜托,摩托罗拉你加把劲,早点把掌中宝弄出来吧!”

放下电话,沈冲忍不住腹诽,没手机真不方便——莉莉那边电话没人接,只好留了一条语音信息。

忙活到11点左右,搞定了那一百多本《第一电影杂志》的邮寄工作后,沈冲再回到文华酒店,准备和李开元共进午餐,然后一起回观塘的办公室,准备下午的采访。

“靓女,真漂亮。”一见面,沈冲就吹了声口哨。

李开元穿着一件白色单排扣长款风衣,内衬着带有些许蕾丝装饰的黑色卫衣,配合重新修剪的短,简洁大方,干练中不乏柔美,令人见之难忘。

“真的吗?”女为悦己者容,李开元很开心,她小心的摸了摸头,问道:“琴姐早上带我去做的,怎么样?”

“挺好。”沈冲点头赞许,绕着她转了一圈,啧啧称赞道:“一夜之间,乌鸡变凤凰,琴姐真是大魔术师。”

“去!谁是乌鸡呢……”

《明报周刊》是香港的,写英文的文章完全不在行,涂涂抹抹了两个多月,捣鼓了三五篇稿子,结果不管是有关伊朗革命的,还是越南战争的,寄出去后全都石沉大海,无声无息。

眼看《白魔女传》剧组就要进内地了,沈冲还是个无名之辈,如何能引起邓公的注意?

既然干货炒不起来,干脆炒人好了……

沈冲于是决定赤膊上阵,把自己给炒红了。

他兜兜转转的忙活了几个月,在香港电影圈里,算是小有名气,各路神仙大都知道有这么个人,然而在圈子外的芸芸众生眼中,沈冲还是个打酱油的路人甲。

他目前的状态,就好比一个在龙空混的写手,灌过水,吵过架,混过精华,还办过几期评论榜单之类的,和很多业内大神都能混个d熟,但对龙空之外的人来说,沈冲算个毛……

杂志社有两个高薪从《明报周刊》挖过来的资深娱乐记者,通过他们,沈冲主动联系了《明报周刊》,而一个年仅2o岁的退学孤儿男,两三个月狂赚千万港币的传奇故事,也极具新闻噱头,双方如干柴烈火,一碰即燃。

下午两点钟,《明报周刊》的何记者如约而至,稍事寒暄,访谈开始。

先谈了一些身世家庭背景之类的无营养话题后,何记者开始说起正题:“沈先生,魔方是一种锻炼数学思维的玩具,而您是学中文的,如何想到明魔方的?”

“其实类似魔方的东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有的。”沈冲早有准备,中国人牵强附会的能力,大概仅次于宇宙国了,“比如说五行章帖子,就没人不重视了。

而且,邓公既然能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想必对“知识经济”很感兴趣吧……

沈冲大谈特谈知识经济,把何记者侃的一头雾水,毕竟在这个时代,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活动在人的思维里根深蒂固,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活动?除了码字写书,没有别的例子可言,而在香港人的认知中,除了金庸倪匡,貌似没有别人能大赚特赚——而且沈冲还明确的把码字写书排除在“知识经济”的范畴之外。

半个小时后,何记者撑不住了,很生硬的打断了沈冲的话头,转换话题,问道:“沈先生,我听说您投资了一部电影,请问你很看好电影业,还是纯粹个人爱好?”

《明报周刊》毕竟是一本娱乐章,都是鼓吹香港电影新浪潮,能具体谈谈,新浪潮到底是什么意思吗?”

“新浪潮主要就是个‘新’字。”关于新浪潮,沈冲已经在不同场合,谈过好几次,熟得很,“新一共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呢,就是整个行业规则变了,以前是以邵氏为代表的大片场制度,体制比较僵化,人才流动不起来,而现在,香港电影业正在朝以经纪人为主导的明星制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