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抗日之神鹰天降 > 第百二十三章 屯田垦荒(1/3)

第百二十三章 屯田垦荒(1/3)

上一章抗日之神鹰天降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要在以前,陈际帆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还会干农业,而且一干就是上万亩的大手笔。然而现在他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这项被载入史册的大工程。

1939年11月,当欧洲的波兰被德国和苏联成功瓜分之时,当国际上的主要目光都对准欧洲的纳粹时,在中国安徽省的沦陷区中的一片“孤岛”上,几十万难民背着他们的口粮,拖家带口排着长队来到他们将要开始劳动的土地,对着熟悉的荒地挖下了第一锄。

这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如果成功,不仅可以解决几十万难民的吃饭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下子让几十万失去土地的难民重新获得土地,“神鹰”独立师从此将获得这些人无条件的后勤支援。“神鹰”将拥有一;猪;猪;岛;小说 zhuzhu+da.个固定的兵源基地、一个稳固的粮食基地和一座无穷的人才宝库。

如果说陈际帆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的话,不是子弹,不是钱,甚至不是粮食,而是读书人。军政大学的学员必须首先是读书人,而四十万人中的几万儿童更需要老师,很多的老师。

黄麓师范的师生们很配合,提前将学生安排毕业来到各个小学校任职,然后又办起了小学教师速成班。全椒、定远、巢县、和县、含山、庐江和无为等地的中学,也相应号召纷纷办起了教师速成班。

1939年的冬天,当一切都被白茫茫的积雪掩盖的时候,无数的小学校却像雨后的春笋般冒了出来。在这片“神鹰”独立师留守的弹丸之地上,仿佛一夜之间到处都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而比这些读书声更加让人热血沸腾的,是白湖农场里数十万拓荒者挥汗如雨的劳动场面。这些人的出身背景并不相同,文化背景也不一样,说着不同的方言,但是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在为自己劳动,脚下的这片土地在不远的将来就是自己的。

这当然是陈际帆领导的皖东行政公署的政策,要想安排这么多人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自觉地长期劳作,光给口粮、种子和农具是不够的,还要给政策。

根据皖东行政专员公署公布的政策,白湖农场开垦的土地,前两年的收成上交公粮三成,多余的政府以市价收购,但不允许私自倒卖。从第三年起,农场和农户签订土地使用权协议,简单说就是土地还是集体所有,但是实际上经营权属于开荒的农户。

其实对陈际帆和他的战友们来说,土地问题远比行军作战要复杂,本来一劳永逸的办法是将土地干脆分了,然后而面积摊粮抽税,这个政策大多数人都赞成,可是陈际帆到底是经过党校的,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后果就是随时间的流逝会产生土地兼并,通俗地讲会培养很多大中小型地主,当然就会产生更多的失去土地的佃农。从小就对地主没什么好感的陈际帆当然不愿意这种情况出现,他干脆把农村包产到户的经验给借鉴到这里。

政策有了,劳动力也有了,剩下的就是发动所有的铁匠铺开始制作农具。为了解决原料问题,“神鹰”独立师散布在各地的主力团有了新的作战任务,撬铁轨、抢煤炭。

这样大的工程开始后,陈际帆才真正感觉到物资的匮乏,作为这个地区的军政最高长官,陈际帆想尽了一切办法解决物资,可还是短缺。特别是煤炭,本来安徽也算是华东地区的产煤大省,可惜“神鹰”所占的地盘上没有煤矿。靠部队从鬼子的列车上东一车西一车的根本是杯水车薪。(起-点-首-发)

当陈际帆把这些烦心事一股脑儿发给高焕捷和胡云峰的时候,没想到两人全笑了。

由于军政大学的开办,师部的主要干部平时都得呆在学校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给拾掇好了,就连王永也到了军政科去当了老师,现在陈际帆还没这个精力去调查他是不是**,因为王处长确实是教学的好手,枯燥的军政科在他的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抗日之神鹰天降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