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抗日之神鹰天降 > 第百二十一章 军垦计划(1/3)

第百二十一章 军垦计划(1/3)

上一章抗日之神鹰天降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该来的还是要来,1939年9月1日,德国向波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随后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英联邦国家也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对于陈际帆来说,发生在遥远的欧洲的事他不感兴趣。令他最感头疼的,是从北方流落到这里的几十万难民,这些人中又从黄泛区拖家带口逃难来的,有从日战区虎口余生的,还有从南方慕名而来的。

这么多人挤在狭窄的几个县内,一下子就让陈际帆的头大了起来。开始他还想到设立专门的救济点,并拨出粮食来实施救济。可是陈际帆和他的战友们很快就发现,这点粮食对几十万难民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而且越救济人越多,执行救[猪^猪^岛^小说][.[zhu][zhuda].[]济的人员被搞得焦头烂额。

“粮食还有多少库存?”陈际帆忧心忡忡地问邓方顺。

“师长,你也知道秋收前的这一段是最难熬的,如果今年收成不错的话,粮食应该可以当一阵子,可是如果增添几十万人吃饭的话就……”邓方顺答道。

“秋收后,你立即以皖东行政专员公署的名义从库里拨出专款,向所有的地主乡绅购粮,注意是买不是抢,如果手下的办事人员有违规违纪现象,严惩不贷!”

“师长放心,我懂。像无为、庐江、肥西等县要不要也去?”邓方顺的意思是这些地方大多数还不在手里呢,要不要也去。

“当然,部队很快也会进驻这些地方的。”陈际帆淡淡地说。

和邓方顺谈完话后,陈际帆现在倒不是很担心粮食问题,安徽省的巢湖周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是著名的产量区。现在更由于“神鹰”独立师的存在,这个地方的粮食生产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而且产出的粮食也没有被日本人抢走一粒。

然而,几十万人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粮食问题。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除了需要一日三餐填饱肚子外,还需要穿衣、住房,甚至还需要成家娶媳妇。也就是说,除了每天划拨粮食救济,还应该想出长久的安置办法。

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吸收他们从军,只要有足够的粮食,进入军队既好管理又没有杂七杂八的麻烦事。但是陈际帆知道这些人从军是不会有太强的战斗力的,因为他们参军是为了混碗饭吃,而一旦吃饱,这些人就会产生出这样那样的需求,而军队除了能满足他们流血牺牲杀鬼子的要求外,暂时什么都满足不了。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让他们明白对“神鹰”产生骨子里的认同感,才会从心里支持部队。而他们的问题就是—土地!

搞土改?这篇文章远比武装打仗要复杂得多,在中国最敏感的是不是什么政治,而是脚下的土地。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是中国真正的主人。以陈际帆的政治水平,他还不敢碰这个高压线。既然打土豪、分田地不现实,那就只有另打主意了。

陈际帆的主意是垦荒屯田。巢湖地区属于典型的湿地型,内有河湖,外接长江。这几年由于战乱,农村人口剧减,不仅没有人去开垦那些沼泽河滩,甚至连许多土地也被荒废。

客观上说,身为职业军人的陈际帆对农垦是一窍不通,他只知道部队打仗需要吃饭,人越多粮食消耗得越多,其他一无所知。

更郁闷的是周围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人懂得农垦,直到一个多月后。

一个多月后,“神鹰”独立师的参谋长胡云峰和政训处主任王永带着一大群从后方招揽来的抗日志士,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回到巢县。

陈际帆亲自带着师部的军官们到城外迎接自己的亲密战友,看着胡云峰和王永两人略显清瘦的脸,看着紧紧跟在他们后面的特种部队队员们精神抖擞的样子,陈际帆有些激动地上前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抗日之神鹰天降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