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人人都爱马文才 > 第79章 天生贵种(1/6)

第79章 天生贵种(1/6)

上一章人人都爱马文才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在南朝,庄园主不必定有钱,但最有钱的必定握有庄园。

由于士族不必交税,又可以按照法律占山围田,全部江南地区的土地和良泽大山早就被圈占一空,能够擅长经营的庄园主可以立几百年不倒,靠的就是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不断依附的荫户。

男性佃户可以种田和打仗,女性佃户可以纺线织布,小孩子能够养桑养蚕,在这个时代,人口就代表了一切,代表了所有的可能。

祝家富得流油便是如此,在这个布帛绢练就是货币的年代,祝家庄大批被生产出来的纺织物就等同于钱,而自元嘉时代累积的铜钱,则多到不计其数。

历经宋齐梁三朝,南方崇佛到了一个可怕的峰值,民间的铜金大多拿往铸造佛像,到了梁朝建立之后,铜根本不够用,更别说铸钱,为了缓解用钱的压力,市面上涌现了缺角钱、小钱、甚至铁钱,钱品卑贱极了。

于是像祝家庄这样这么多年来自给自足几乎用不到钱的,当年累积下来的足重铜钱,一枚便可以抵上现在的十几甚至数十枚小钱、铁钱。

由于庄园主根本不需要在外面买任何东西就能满足生活中的一切需要,庄园里产出的钱粮布帛等产品,拿来和外界沟通交换的,就大部分是庄园里没措施生产的东西,比如说盐,又或者是明珠翠玉这般的稀罕制品。

祝英台随便拿出来一样东西都是珍品,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由于庄园主很多时候就是跟“钱多到用不掉”画上等号的。

祝英台刚刚穿到这个世界时,还认为自己穿进的是桃花源叙述的世界:这里的佃户和奴隶根本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时候了,她第一次出往闲晃时,有些老人和她说天子姓刘,有些说她说天子姓司马,让她一下子认为自己在汉朝,一下子认为自己在晋朝,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极其类似。

更别说庄园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往来耕作者络绎不尽,就连小孩子都提着担子跟在父母身后在帮忙。

第一次走出祝家主人居住的院落时,祝英台甚至有些庆幸原身的祖先创造了这么一块人间净土,让所有人都能在里面安居乐业,可当她真的走进阡陌之中时,却惊恐失措到只想“辞往”。

那田间屋前的一张张脸孔,那“无论老幼”的面上,都悉数刺着“祝奴”二字,大多是祝家的奴隶。

能在祝家庄里成为佃客和部曲的极少,大部分没有专长的佃户在世世代代耕种土地后,子孙无法反抗的沦为了奴隶,服着庄园里各种苦役。

祝家已经是风评极好的“宽厚园主”,所以才有那么多人为祝家卖命,即便如此,祝家的部曲和佃客也要上交他们所得的五成,到了这些奴隶这里,除了足以维生的部分,只能留下十之一二而已。

这些人都是庄园的财产,是受到束缚、剥削和把持的地缚灵,除了消费巨额财富“自赎”或是被庄园主法外开恩“放遣”,这些没有户籍落户之人连离开庄园都不可能。

任何劫掠到流民的人,都能成为流民新的主人,不过是换了一个处所当奴隶而已。

也大概是由于太有钱,太没处所花钱了,再加上祝家不能出仕只能靠这些外在条件彰显自己的士族身份,祝家从上到下吃穿用度都极为奢侈。

祝英台本身是个很粗线条的人,对于玉啊、猫眼啊也没什么特别的寻求,这时代很多宝石后代都能合成,一些工艺在她看来也很粗糙,是以这些人最为赞叹的东西,有时候反倒是她感到普通的东西,竟也合了“顺势而为”的心情。

傅歧叹息祝家有钱,马文才也叹息祝家有钱,可祝英台心心念念的,却是离开这般富庶之地。

由于两人金钱观的差别,即便马文才信誓旦旦姚华现在最需要的是钱,祝英台还是将信将疑,犹迟疑豫,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人人都爱马文才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