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人人都爱马文才 > 第235章 同舟共饮(1/3)

第235章 同舟共饮(1/3)

上一章人人都爱马文才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大船航行在水面上, 拨开一层层的涟漪。

来往的河船见到大船上的官府印记,远远就避了过往。

于是这艘船的航行速度尽算不上快,却没有大部分船必须让出航道的问题, 以一种均匀的速度往建康而往。

这条路线所有人都不陌生,且不说往年马文才几人往浮山堰时走的就是这条水道, 孔笙、褚向一个是往建康走过亲戚,一个是家中本来就在建康,大部分时候选择的也都是水路。

对于这个没有减震轮胎、拉车大部分用牛的时代来说, 士人出行最好的选择,便是船楫了。

马文才几人在舱中呆着不免憋闷,偶然便到上面吹吹风, 伸展伸展筋骨,聊聊时势, 小酌一番。

“听说五馆进京的学生, 除了平原郡里录了两个庶人, 吴郡、吴兴郡、建平郡、和我们会稽郡的,皆是士生。”

孔笙唏嘘着说。

“不知道陛下看到这番光景, 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孔笙家中为了他能得到这条门路也消费了不少血汗, 当初五馆皆可提拔门生,孔家最后选择了会稽学馆,除了家族便在会稽外, 五馆中只有会稽学馆的馆主贺革还算是既著名看又有能力也是一部分原因。

会稽学馆的五位“天子门生”里只有马文才一人是异地人专门为会稽学馆而来,其余诸人不是早就在贺革门下读书恰逢其会,就是如傅歧这样被家中送来磨练性格的, 所以孔笙一提起这个话题,所有人不由自主的看向马文才。

马文才并不能说自己是为了梁祝来的,捻着小杯,微微一笑说:“我不知作别的处所如何,但我们吴兴的吴兴学馆,如今已经是没人往了。”

“为何?”

居然是一直安静坐着的的褚向先开口问了。

“吴兴学馆的馆主沈峻,本出自吴兴大族沈氏,他蓝本就志不在治学,是被京中一纸诏书强行任命的,所以他根本不太管学馆里的事务。五馆就读的大多是冷门,假如没有主官推荐或策划,即便糟践几年时间、学了一肚子经史文章,离开学馆后还是没有前途……”

马文才摇摇头说:“沈馆主先是称病不出,后来怕有非议,干脆谋了一个闲官调离了学馆,从此吴兴学馆就成了有钱才干读的书塾一般,名存实亡,除了一些有些闲钱的富户,士族和冷生倒都不会往读。”

朝廷当初提拔当地名士作为馆主山长,蓝本是盼看当地大族能肩负起兴一地教化之职,然而如今已经不是汉代了,在这个靠出身而不靠名气出仕的时代,当世大儒与名士很多对开智一点兴趣都没有,这使得庶生能出头的门路越来越窄。

也是这样,马文才方越发佩服一直在会稽学馆保持的贺革馆主。

贺革的父亲是会稽学馆第一任馆主,在没有担负馆主前,就有过让庶人旁听的先例,比如梁山伯的父亲,便是这样学会了如何治理一县之地。

等到了贺革这里,为懂得决会稽学馆中学生的前途问题,他推行了“试生制度”和“举荐制度”,让成绩和举荐机会联合在一起,譬如刘有助等人,便是盼看走举荐的门路成为吏官而努力着。

吴兴学馆里的学生们看不到盼看,已经抛弃了那里,但会稽学馆固然生存艰巨,可无论师生都依旧带着满腔的盼看,怀着转变自身未来的期冀,这也是会稽学馆为何还能让其他士人佩服的原因。

“以马兄的自满,自然是不会往吴兴学馆里‘鹤立鸡群’。即便是谋前途,连我这样的士子都不屑往其他几馆,更别提马兄了。”

孔笙感叹着,“平原学馆有庶生能出头,也是让人惊奇啊。”

“倒不是我自满,而是鸡头和凤尾,我知道如何取舍而已。”马文才说的很实际,“鸡头还是鸡,凤尾却是凤,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人人都爱马文才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