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人人都爱马文才 > 第177章 书圣棋圣(1/3)

第177章 书圣棋圣(1/3)

上一章人人都爱马文才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祝英台并不知道傅昭是谁, 可对于所有的士族子弟和有着野心抱负之人来说, 中正官便是能让人最快上达天听的“朱紫”。

九品中正制的核心便是“中正定品”,每州、每郡皆有中正官,州中正称之为“大中正”, 郡中正称之为“小中正”,担负着为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创造德才兼备者的任务, 除此之外, 便是为人才评定人品、乡品等。

在没有科举的年代,中正官擢选当地有才有德之士, 并为中心输送人才,曾是朝廷擢选人才的最好道路。只是后来世家渐渐把持上升道路,唯有上品出身的士族方能担负朝中“清官”, 中正品定倒成了禁止人才上升的渠道。

有些才干横溢的年轻人,人品、才德皆为上品, 然而只因出身并不进上品, 朝中吏部司的官员就将其官品就定的很低, 出发点一低,便很难靠自己的努力再升进上品。

是以从前朝以来, 所谓的“俊才”们对中正官都是又爱又恨, 爱的大多是出身高门的士族,一旦被定了高品,则扬名四方,出仕也有很高的出发点;

而恨的则是出身较差的冷门子弟或破落士族,即便人品被定的很高, 可一到推荐出仕时,别人提起出身,还要惋惜一句“某某某德才兼备,只惋惜出身乡品太低……”

马文才的名字便是当年的中正官随口起的,这么直白的名字明显不是如今的起名作风,可马家却无人敢改,只是以小名“念儿”称呼,可见中正官在士族之中的地位。

担负大中正的,都是在一州之中负著名誉、操行优良,且擅长品鉴人物的高门子弟,这人还必须是在职的朝官,才干兼任一州中正的职务。

大中正三年一次重新评定品级,是州中最受人关注的事情。

由于要提拔具有专长的人才,这些大中正多为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官吏,还得是天子的亲信信任之人,所以这些大中正虽是士家出身,却不能和士族有太多牵扯。

譬如祝英台所在扬州的大中正傅昭,便是以不结党营私著称于世。在朝廷上,他从没有请别人为自己办过私事,不蓄养私人徒弟,不交私利;在私事上,疏远本族子弟,不为本族子弟谋职,隐居闹市之中,常以读书记述为乐事。

最重要的是,他实在是傅歧的族叔,同郡看却不同支。从傅昭担负大中正之后,傅家人为了避嫌,也为了不给他惹麻烦,从不让家中子弟往叨扰他,连同支都避嫌,傅歧更不会随便提起这门亲戚,傅昭越发像是傅家的边沿人物。

马文才敢说自己能让祝英台上学,便是早就知道傅昭今年会巡视五馆,早早就已经留有后手。

他知道傅昭虽明面上“避嫌”,但人都有私心。

傅昭好学,与吴兴、吴郡、会稽三地的博士陆琏贺革等人都熟悉,又爱护自家子弟。五馆学生受梁武帝器重,傅昭便多次派出“访问官”出巡会稽、吴兴、吴郡三弟的学馆,提拔优良的人才供给给本州州官任用,又因傅歧在会稽学馆,傅昭对会稽学馆尤为器重。

提前从学馆里擢选人才,实在也是让士族学生的“天子门生”之位进进了选择阶段,第二梯队的人竞争“天子门生”无看,便可从容的由中正评定中出仕。

马文才自负自己是学馆中最优良的那一群,正由于如此,傅昭反倒不会急着为他定品,一旦他进了“天子门生”,自有天子为他定品,否则若他定的品级不高,却得了天子青睐,岂不是说天子眼力不好?

祝英台蓝本也是如此。

她在学馆中成绩优良,又深得士、庶两派学生爱好,除此之外,无论是策论还是书算,甚至是乙科的骑射,她都留下了敏而好学的名声,也属于最有盼看争取“天子门生”的第一梯队之列,傅昭本也不该为她提早定品。

但为了“公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人人都爱马文才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