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乱清 > 第十六章 师范馆(1/2)

第十六章 师范馆(1/2)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关卓凡长叹一声:“艮翁,读书人苦啊!”

“苦?”倭仁一怔,“呃,这……何所指呢?乞王爷昭示。”

“艮翁,”关卓凡说,“不晓得你听说过没有?前些日子,广东南海,又出了一个‘百岁童生’?须发皆白,走路都要人扶,还要参加‘院试’崩坏星河最新章节!苦读九十载,考了八十年,连一个秀才也没有考取,这一辈子,就尽数耗在了……唉,真是思之恻然呀!”

又出“百岁童生”的事儿了?道光年间,广东那边儿,就出过不止一个“百岁童生”,怎么,这一次,又是广东?广东那边儿,怎么老出这种……呃,好吧,读书人确实是“苦”,可是,这个跟恢复“贴经”、“墨义”,有什么关系呢?

倭仁不晓得应当如何答话,只好保持沉默。

科举这条路,是非常漫长的。读书人要先后参加知县主持的“县试”、知府主持的“府试”,取得“童生”资格,再参加该省学政主持的“院试”,中式后,才算拿到了举业的第一块敲门砖——“生员”,即秀才。然后才干够进“县学”、“府学”学习,备战“乡试”。

“乡试”为全省领域内的同一测验,只有“生员”才有资格参加,考官由朝廷指派,三年一次,在秋天举办,亦称“秋闱”,中式即为举人。

“乡试”次年春天,举办“会试”,亦称“春闱”。这是全国领域内的同一测验,只有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会试”在北京举办,礼部主持。考官由天子钦派,中式者称“贡士”。“会试”中式,固然科举这条路还没有走完,但十载冷窗,就算是熬出了头了。

“会试”在仲春份举办。次月,即三月份,举办科举测验的最后一关:“殿试”。“殿试”由天子亲身主持,名义上只考“时务策”,不过,考题尽大多数出自经义。实际上,不过多考了一次“时文”罢了。

“贡士”都不会自“殿试”落第,只是名次要根据“殿试”的成绩重新排列,分“三甲”,即三等。“一甲”称“进士及第”。只有三人,就是成绩最好的三个,是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称“赐进士出身”;“三甲”称“赐同进士出身”文坛崛起最新章节。一、二、三甲,皆通称“进士”。进士出榜,用黄纸书写,称“金榜”,这,就是“金榜题名”了。

再次言回正传。

“前些天。”关卓凡虚虚地拱了拱手,然后慢吞吞地说道,“圣母皇太后拿了一篇文章。问我说:这上面写的都是些什么啊?怎么竟是一点儿也看不懂?我接过来一看,本来是一篇‘时文’。艮翁,不瞒你说,我攒眉蹙额地看了半天,也只看懂了一半——哎哟,弄得我那个为难呀!”

呃……

说这话的时候。关卓凡也是一副“攒眉蹙额”的样子,不过。这一次“为难”的,可就是倭仁了。

“将心比心。”关卓凡说,“‘时文’确实是太难了!那班‘百岁童生’,不就是逝世活过不了‘时文’这一关吗?这上边儿,‘皓首穷经’四字,竟是一字不为虚设!唉,艮翁,读书人何苦为难读书人?”

倭仁的老脸,微微的涨红了。

“我想,”关卓凡持续说道,“‘时文’也好,‘贴经’、‘墨义’也好,考的都是经义,若不擅‘时文’,‘贴经’和‘墨义’却精熟的话,似乎,也不好就说考生没有读熟、读通经义吧?艮翁,我想,加考‘贴经’和‘墨义’,假如‘时文’失手,‘贴经’和‘墨义’却中式的话,经义一道,亦可以算考生中式了——这,算是给读书人多一条前途吧!”

这话听起来好有道理啊,可是,总感到有什么处所不大对劲儿……

“王爷,”倭仁迟疑着说,“如此一来,中式的考生……会不会,呃,太多了一点儿?我是说,殿试之后,进士出身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