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乱清 > 第五十四章 主任委员(1/3)

第五十四章 主任委员(1/3)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

不过,杀安德海的主角,是天子和丁宝桢,背后的靠山是慈安,恭王不过是在程序上配合了一把,实在是这个事件中最小的一个角色。

要他自己来干,或者说此事要他来发难,借他一个胆子也不敢。

当年在内务府痛骂安德海,声称要小安子的脑袋的恭王,早已过眼云烟了。

而且,假如他不配合,就是得罪天子侄子和慈安太后——这个,恭王也是不敢的。

曾国藩和他的幕僚赵烈文,曾经有一段议论恭王的对话,比较有意思。

赵烈文对恭王的评价,先从长相说起:“见恭邸小像,盖一轻俊少年耳,非尊彝重器,不足以镇百僚。”

曾国藩说:“然貌非厚重,聪慧过人。”

赵烈文说:“聪慧信有之,亦小智耳。”

然后就开端了苛刻的批评:“至己为何人,身处何地,似全未理会。身当姬旦之地,无卓然自立之心,位尊势极而虑不出户庭,恐不能无覆悚之虞,非浅智薄慧、涂饰线人之计所能幸免也。”

曾国藩叹息着表现赞成:“恭邸极聪慧而晃荡不能立足。”

赵烈文对恭王的评价,不算公平。恭王也曾有“自立之心”,可被嫂子夹头夹脑一顿乱棒,从此彻底没了性格。只好如曾国藩所言,“晃荡不能立足”。

虽不公平,但却正确,恭王再进军机之后的样子。就是赵、曾给他画的这副像。

本时空,恭王会表现得更好吗?

越日。军机叫起,关卓凡奏恳求设立“奉恩基金”。

之前,折子就已经递进了内奏事处。两宫皇太后问了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便当场允准。

军机大臣回到军机处,军机章京随即写旨。军机大臣会阅旨稿,曹毓瑛略作润饰,关卓凡首肯,发军机章京校订誊抄。然后用黄匣进呈。

两宫看了一遍,没有可加减之处,于是取出印章,母后皇太后用“御赏”印,圣母皇太后用“同道堂”印,明黄旨面,朱痕宛然。用印后。谕旨装回黄匣,由军机处转内阁,“明发上谕”。

不过半个上午,一桩轰动京城内外的重大政策便出台了,效率实在惊人。

本来这种重大政策,一向是要“交议”的。即由王公大臣、翰詹科道,充分发表意见,朝廷再决定是否履行。

但关卓凡暗示:不必能人所难。

宗室不必说了;普通的旗员,固然不能从“奉恩基金”中直接捞什么利益,但也尽不会反对。

可汉员就不然了。本来就对旗人不服气。这个“奉恩基金”,尺足加二地给宗室恩惠。厚彼而薄此,看着心里怎么会舒服?可假如站出来反对,就是和全部宗室作对,又怎么张这个嘴呢?

所以,“交议”的话,只会“叫”大伙儿“不轻易”。

所以,不如就“宸衷独断”了吧。

这个政策确实是有副作用的。但关卓凡认为,资源有限,现在要集中气力抓重要抵触。面面俱到,谁都想谄谀,谁都不想得罪,就什么事也不用办了。

而且,并非所有汉员都反对这个政策。京内京外,反响截然不同:处所督抚,几乎一面倒的支撑这个政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大佬,纷纷上折表现,“奉恩基金”乃“巩固国本”的“善政”。

这个现象实在有点奇怪:“奉恩基金”是要“新政”掏银子的,可办“新政”的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宰我!宰我!

反倒是不办、甚至反对“新政”的大皱眉头,愤愤不平——当然,不是为“新政”不平。

在京的宗室,如同滚开了水。尤其是爵位较低的宗室和闲散宗室,激动异常,一个个口沫横飞地嚷嚷:“我说什么来着?关三主事,就是比恭六强!强太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