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乱清 > 第五章 湘淮相争(1/3)

第五章 湘淮相争(1/3)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李鸿章的目标,是东捻的“南支”,之前一直在鄂、豫交界的地区流窜,现已忽忽南下至湖北安陆、德安之间。刘铭传早前进鄂,重要就是筹备对付这支捻子。

淮军这边,自然是刘铭传主攻;湘军那边,已经裁撤了大半,曾国藩派了湘军硕果仅存的鲍超部前来会剿。

鲍超此人,目不识丁,屡屡在文墨上闹笑话,但他忠诚豪放,先后见知于胡林翼、曾国藩,鲍超感念恩遇,打起仗来,身先士卒,不避疾矢。

鲍超号春霆,他的部队,称为“霆军”。霆军每次出战,官在前,兵在后,鲍超自己,红顶子,花翎,黄马褂,朝珠,似乎上朝一般,其余将领,也无不翎顶光辉。这般列于阵前,自然生出一份特别的气势。

长毛与官军对阵,见了一班“朝服”,往往骇呼:“霆军来了!”就此崩溃逃窜。

但刘铭传对鲍超,却是有心结的。

这个心结,并非鲍超得罪过刘铭传,而是刘铭传自以身为淮军的第一员大将,对他目为湘军的第一员大将鲍超,天生有一份别苗头的心思。

对鲍超目不识丁,却有偌大勋名,尤其不服气。

刘铭传这个人,才具是有的,但心胸太窄,利害计较得太过,不然上海战斗的时候,也不会在撤出青浦时不通知轩军,以致青浦沦陷,福瑞斯特被俘。他自己也被李鸿章打了军棍,“负荆请罪”,发给关卓凡处理。

另外,他也知道李鸿章的心思,盼看能够在朝廷眼前大大露一次脸,因此这一仗原打算独得其功,不想曾国藩派了鲍超过来会剿,即便打赢了,功劳也得分给湘军一半。这个脸只能露半边,算怎么回事?

于是。为自己计,“为爵帅计”,刘铭传的老弊病又犯了。

霆、铭两军会师钟祥,霆军进驻臼口,铭军进驻下洋港,隔一条尹隆河,同对岸的捻军鼎足而三。

两军约定了第二天辰时即早上八点钟夹击捻匪,刘铭传却下令,铭军提前一个时辰出发,“等我们将捻子打垮了。叫鲍春霆看看。铭军、霆军。毕竟谁厉害一些?”

这样一来,本来的安排就完整打乱,成果铭军中最弱的刘成藻部刚恰好对上了捻军中最强的任柱部,任柱部全是马队。极为强悍,刘成藻部甫一接触,便支撑不住,刘成藻一败退,牵一发动全身,终极全部铭军都乱了。

刘铭传的中军陷进重围,自知无法逃生,他长叹一声,索性摘了大帽子。下马,盘膝坐地待擒。

就在这时,霆军到了。

“翎顶光辉”的霆军如同怒涛卷地而来,捻军看了,先就生了怯意;霆军枪、炮交轰。继之呐喊冲锋,捻军阵脚已乱。溃散的铭军见来了援军,士气复振,内外夹攻,捻军终于支撑不住,向北败逃而往。

这一仗官军先败后胜,虽未能将这支捻子聚而歼之,但总算将其赶出湖北,驱进开端坚壁清野的河南,委曲算是完成了战略任务。

刘铭传私心作怪,求荣反辱,生命脸面全是他最不服气的鲍超所救,但他不但不感谢,反而妒恨交加,无可自抑,竟然做出了中山狼之举。

刘铭传的“报捷折子”,先说两军“相约黎明击贼”,而非事实的“辰时”,这下子变成铭军按时发兵,霆军延迟举动了。

再说铭军被迫独进,“先获小胜,忽后路惊传有贼,队伍骚动,实不知霆军也!”这一句真是神来之笔,霆军不但迟到,还惊扰了准时进军的友军,而铭军由于这个误会,抽调部队,还保后路的辎重,以致阵线有了缺口,“贼橐暇来扑,以致挫败”。

总之,铭军失利,全是霆军责任。

最后,铭军“全力支撑,会和霆军迎击,遂获全胜”。

这份颠倒黑白的折子报到钦差大臣行辕,李鸿章转奏的时候,持续弄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乱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