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我是慈禧 > 二十三、慈禧慈安 下(1/2)

二十三、慈禧慈安 下(1/2)

上一章重生之我是慈禧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果然,几次“酌古准今,折衷定议”的章程,送了上往,都为慈禧太后随便找个小弊病发了下来,面谕重新拟议。

这样一再挑剔,逼得军机处和内阁的重臣,非照宋朝垂帘的故事来办不可。宋哲宗的祖母,宣仁高太后有“女中尧舜”之称,不足为虑。宋仁宗的嫡母章献刘皇后,虽亦被颂扬为“今世任姒”,实在是个极厉害的脚色,慈禧太后的性格,与她颇为相象,因此,恭王不得不有所顾虑。

那一阵子,科甲出身的官员,把酒闲叙,常谈宋史,宋史中又常谈章献和宣仁的事迹,于是传说中“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也常被人提到了。

有人谈到这个故事,说“狸猫换太子”是对章献刘皇后的厚诬,但宋仁宗在章献生前,始终不知道他的生母是李宸妃,以及章献亏待了李宸妃,都是事实。当李宸妃守陵病殁,宰相吕夷简向章献进言,主意加以厚葬,章献大怒,责问吕夷简,何出此言?吕夷简的答复是:“臣待罪相位,事无内外,皆当预闻。”

由此可以推想而得一结论,宋仁宗以冲人即位,章献垂帘听政,假如不是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以及吕夷简、范仲淹这些大臣,正色立朝,遇事裁抑,那么,以车驾卤簿,同于天子,乘玉辂,谒太庙的章献刘皇后,可能会成为武则天第二。

这些议论。对恭王是一大刺激。也是一大启发。他请求诛杀肃顺,不过是他复起当国所必先排除的一个障碍,促成垂帘。才是他重掌政柄所必须履行的一个交换条件,但说到头来,这是违背祖制的,所以他早就内疚神明。而自肃顺伏法放逐,几乎一夕之间,舆论大变,以前说肃顺跋扈专擅的。这时都在往他好的处所往想了,认为他的反对垂帘。并不算错,相形之下,显得错的倒是同意垂帘的那些人。这一来,恭王内疚之余。而且也得要外惭清议,力图补救。

补救的措施,就是鉴于章献刘皇后的往事,想法在慈禧太后尚未独揽大权之前,先谋裁抑之道。今古异制,依清朝的传统,那怕贵为议政王,也不能握有如唐宋那样与君权对等的相权,这样就只有多方面安插为自己所信得过的人。一方面是为了协力对付慈禧太后,另一方面也是扶植自己的权势所必须采用的手段。

经过大臣们一议再议、一改再改,经过半个月的重复商量。一份史无前例的的垂帘章程终于出笼,对两宫太后垂帘一事作出规定:

太后召见、引见臣下时,都需要隔着帘子进行。

召见、引见是很有讲究的。

除了定期的朝会大典以外,清朝天子与大臣的交换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情势:折奏与面奏。而臣下面奏天子时,又分为召见、引见。召见,俗称“叫起”。天子要商议军国大事时,就召见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六部九卿等官员。召见时必须由重要的官员带着面见,这些重要的官员重要是亲王、御前大臣轮流带领;引见,俗称“递牌子”,是被任命的有必定品级的文武官员上任之前,面见天子,引见需先进名单、履历折、绿头签,一人或数人觐见。召见或引见的官员须由奏事处的太监传旨,直呼被召见人的姓名然后领进屋,大臣进来必须先跪安养心殿明间,口称“臣某某某恭请皇上圣安”,满人则称“奴才”,起立后趋走到天子所坐近前,在预设的白毡垫上再次跪下,天子问即答。无论召见、引见的时间有多长,官员必须一直跪奏,待天子说“跪安”,方表现谈话结束,才可起立后退至门口,然后转身退出。清代只有极少数人因身份特别,可坐或站与天子谈话。如顺治时摄政王多尔衮免礼节,康熙时顾命大臣鳌拜赐座谈话,同治初期议政王奕䜣“王爵世袭,食亲王双俸”,并“免召对叩拜”,即可站立与天子谈话。跪奏是一件苦楚的事情,因此大臣们都练就了言简意赅的本事,经常在三句话内就将问题说明确,以免天子持续追问,以减少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重生之我是慈禧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