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我是慈禧 > 二十五、导火之索 一(1/2)

二十五、导火之索 一(1/2)

上一章重生之我是慈禧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showad03();

众人又唏嘘不已。

叶名琛和何桂清同为总督,免不了有着物伤其类的沮丧意味,叶名琛轻轻咳嗽一声,把话题转了过来,双眼似若无意地盯着郭嵩焘,抚须说道:“伯琛,倒是还来得及问你的差事,皇上让你来广州的意思是?”

“总督大人,”说到自己来的差事,郭嵩焘也正了脸色,拱手朝着叶名琛微微颔首以示尊重,“临行前在圆明园里头觐见,皇上的意思是让卑职来广州熟悉些洋务,并随着总督大人和英吉祥法兰西两国交涉,毕竟咸丰六年一些事儿,总是不太妥当,”郭嵩焘说了不妥当三个字,瞧见叶名琛的眉头猛地抖了一下,连忙加上一句话,“这是皇上的原话。”

固然郭嵩焘说的含含混糊,可叶名琛心下雪亮,说的就是往年产生的“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1854年,英国政府援引中法《黄埔条约》第三十五款:“双方若有应行更易章程条款之处,当就互换章程年月,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与中国再行筹议”以及中英《虎门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条款,盼看续十二年之约,以签订对英国更为有利的新约。见英国人请求修约,而美国和法国也请求修约。但清朝官员(特别是两广总督叶名琛)一味搪塞搪塞,互诿其事。见续约无看,三国公使愤懑。同时,通商口岸中国官民和“洋人”间的摩擦,也一直是清廷和西方列强冲突的根源之一。

成为中英冲突引火线的亚罗号是由香港籍华人苏亚成所有,于1854年在中国内地制作的中西混杂式帆船 ,一日船只被海盗劫往珠江,之后拾获的民团交给广州一家船公司。后来卖给香港居民方亚明。1855年向英属香港政府登记,取得一年的执照并雇用爱尔兰籍船长,船上水手都是中国人。

1856年10月8日早上八点,广东水师接获被劫商人举报,悬挂英国国旗的亚罗号停泊在广州黄埔。巡河水师千总梁国定登船搜索,当时船长正在另一条船上用早餐未做开航之筹备。创造执照已过期12天。扣留了十二名涉嫌走私的中国水手。但事后船长声称眼见英国国旗被撕毁的全部过程,清朝官方予以否定。对照英国的航海法律,任何一艘英国船驶进港口都必须卸下国旗。若当时升起国旗则表现水手筹备私自叛逃(搜查那时船长不在船上),此说法的真实性已经起疑。凤焱滔天

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向两广总督叶名琛抗议,请求放还水手及道歉,并请求移办千总。事件后2天(10月10日)叶名琛答应放出9人,巴夏礼拒收。10月16日英公使包令照会叶名琛:

如不速为补充,自饬本国水师,将和约缺点补足。

意即英国动武之意已十分明显,也别有所求。10月21日巴夏礼遣人告诉叶名琛:“越日日中不如约。即攻城。”并请求24小时内答复。叶名琛虽承诺放还全部12位水手。但以未扯下英国国旗拒尽道歉。

包令于是勒令香港驻华英军驶进珠江口。进逼广州城前胁迫批准英人自由进城,至27日未见答复便每隔五六分钟炮轰一次总督衙门,叶不动声色地在城内宣告:“杀一英人,赏银三十元”。很快地英军攻进城内。但未抓获广州总督,不久退出,叶佯称大胜。12月15日,广州一带中国居民见英军退往,纵火焚烧“洋人”居室,使广东十三行子虚乌有。showad04();

清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潜进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占运动。他吸收地痞流氓进教,勾结当地官府和土豪。欺负国民,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并纵容包庇教徒马子农、林八等无故在乡间起衅,进行抢掳奸淫,肇事多起。他们作恶多端。而又逃出法网长达3年之久,激起当地国民极大愤慨,上控省大吏。六年一月二十四日(2月29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重生之我是慈禧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