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仙侠修真 > 复兴之路 > 第五十八章流程(1/4)

第五十八章流程(1/4)

上一章复兴之路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陶唐空降红星到目前为止,对班子成员压力最大的不是李珞,也不是韩志勇,更不是赵庆民,而是分管生产的马光明。00ks↑頂點說,..无他,就因为陶唐几乎每天都下基层。

红星公司共个生产分厂,大部分分厂拥有数目不等的生产车间,加上如服务生产的质检中心、理化计量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事务性机构,组成了公司庞大的生产系统。马光明发现,半个月不到,陶唐已经将生产分厂走了一大半。

下基层有几种方式,陪领导视察是最常见的一种,比如陶唐的前任就是。宋悦下基层更多的是陪领导和客人,他自己单独下车间视察极少。走马观花是另一种,在马光明看来,江总工的下基层就属于走马观花,屁的问题解决不了,更像是在消磨时间。最后一种就是陶唐这样了,那是扎扎实实地了解情况来了。那天他在三分厂遇见陶唐询问分厂厂长陈建平,从产能、工艺、成本、关重质量控制一路问下来,把陈建平问的一脑门子汗。

三分厂是农机总成分厂,也是红星最大的分厂之一,陈建平在马光明眼里是最优秀的分厂厂长之一。陈建平饶是如此,其他人怕是更糟糕。提问题其实更需要水平,陶唐对陈建平的穷追不舍令马光明深感佩服,同时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因为那天陈建平在回答本月为何未完成生产部月份作业令时,回答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附件到分厂晚了,第二是产能不足。

陶唐于是就两个问题追了下去,他把分厂分管生产的副厂长、计划员、调度员及生产部负责三分厂总成的调度员叫了来,深入细致地了解下去:进三分厂的附件有多少种?未按进度进来的有多少?晚了几天?采取了什么措施?产能不足体现在哪里?分厂现在正常是一班制,如果变为两班制有什么困难?缺多少人?

陈建平独自回答和一帮人回答是不同的,因为答案有时会自相矛盾。比如陈建平有三分之一的附件存在未按时进厂的情况,陶唐让生产部调度员把相关记录拿来,结果是只有11种附件存在未按时进厂的现象,不足外协件的十分之一,最晚的为四天,而不是陈建平的一周。

什么事都怕认真,陈建平当时就流了汗。

至于产能不足就更为荒唐了,三分厂在开足马力时每月可以装配在产农机00台以上,而当月的生产计划为160台。部分附件进厂晚是事实,但可以用加班的形式把时间赶回来。而加班的各种条件是具备的,导致当月总成计划未能完成完全是分厂组织方面的原因。这样,导致任务完不成的主要责任单位是三分厂,不是生产部,也不是附件供应分厂。

陈建平见机快,马上向陶唐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但在自我批评的最后谈到了成本和质量控制,分厂更希望实现均衡生产,大家都不愿意加班,既增加加班工资,又不好控制质量。

一般来,加班加会产生费用的增加,但陈建平此刻却有为自己开脱的意味,马光明于是狠狠地瞪了陈建平几眼。

果然,陶唐的批评来了,“陈厂长,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是常有的事,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指导思想偏离正道就是大问题。刚才已经分析了导致你们未能完成计划的原因,我认为责任主要在你。而且,我认为你内心并不服气这个结论,所以才有成本、质量和均衡生产等一大堆理由摆出来。我们搞企业管理的,任何时候都要绷紧成本这根弦,这没错。加班会增加工时吗?未必。如果确信附件耽误了装配,为什么不申请换休?11分厂就是这样做的,我认为很合理。附件来不了,工人们在车间歇着算什么?嗯?还有,谁过加班就会导致质量下降?质量体系的运行还分时间吗?八时内有效,八时外就失效了?另外,不要谈什么均衡生产的老调了,市场经济就是这样,用户要多少你就供多少,用户何时要你就何时供。计划经济可以讲均衡生产,市场经济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复兴之路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