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仙侠修真 >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 第十九章 分级(1/3)

第十九章 分级(1/3)

上一章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电影,电视,纸媒,是沈冲媒体版图中的三驾马车,因此周梁淑仪等人之后,进来开会的是几个杂志的总编,《盛世东方周刊》的总编邱立本,《远东经济评论》的菲利普-鲍林,《信报财经新闻》的总编林行止,《电影时代》的总编罗维明,《第一电影评论》的总编林年同。

港台两地经济飞展,催生了一大批本土中产阶级,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满足了物质需要之后,这些人自然而然的会去追求精神满足,杂志又有文化隔离感,因此沈冲用“鸠占鹊巢,借窝生子”的方式,以《亚州周刊》为基础,再拿劲爆独家新闻为卖点,创办的《盛世东方周刊》立刻引起极大关注,短短几个月,就稳坐中文第一政经杂志的交椅,不仅在香港热销,在东南亚华人区同样热销,每一架从启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上,都有这本杂志的身影。

“……《盛世东方周刊》每期销量在3o万左右,其中香港本地18万,东南亚华人区8万,北美和澳洲加起来有万…台湾还不允许我们杂志入台行,但根据统计,每一期杂志,都有5ouu本左右被一家台资贸易公司打包买走,我想应该是官方买过去作内部行用。”邱立本介绍完台湾之后,又介绍内地的情况:“内地情况比较乐观,虽然文化部和港澳办公室还没有批复我们进入广东行的申请,但允许杂志在广九铁路的火车上售卖,以这种方式,每一期能卖一万两千多本,我想等开放行之后,销量会猛涨。”

《亚州周刊》创办多年,渠道和口碑都不缺,本来就有十多万的销量,在它的尸体上诞生的《盛世东方周刊》,短短几个月能有3o万的销量,并不出奇,但沈冲并不看重销量,他看中的影响力,因此面无喜色,反而告诫道:“邱总编,不能掉以轻心,稳着步子走,不急着开拓市场,尤其不能为了冲销量,去搞一些吸引眼球的争议话题,台湾和内地现在都处在转型期,就好像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心事变化莫测,撩拨不得,稍微不小心,就会被当作臭流氓,打入大牢一辈子不得翻身。”

邱立本经过北京之行,心气沉下了不少,他闻言点头,说道:“沈先生放心,我知道分寸。”

《远东经济评论》和《新报财经新闻》都是优质媒体,信誉良好,营收稳定,管理层也精明,没搞幺蛾子,因此沈冲也一直没去插手这两家媒体的日常运营,这次召两位主编来开会,并不是为了汇报业务,而是为了别的事情。

“邱总编是做政治新闻的,菲利普先生和林先生是做财经新闻的,罗总编和林总编是做电影新闻的,大家风牛马不相及,今天把把你们都找来,是想大家协同配合,深度报道一件新闻。”

沈冲示意谷丽薇给每人一份文件,然后说道:“四月初,我搞了一个金像奖,赵丹先生在颁奖典礼上说了一些观点比较激烈的话,这一个多月来,内地的媒体围绕着他的话,展开了一场全民大讨论,大家都是消息灵通人士,想必对此有所耳闻,这其中,有个观点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个观点,就是电影分级制度,美国,英国都有分级制度,而香港号称东方好莱坞,世界第二大电影生产地,只有电影检查处,却没有分级制度,这种情况让我很好奇,于是就特意去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香港的电影检查制度,是没有法律基础的违法施政行为,而且持续快三十年了,作为法治之地,出现这种事情,而且没有人现,让我很震惊。”

虽然在19u年,那句“我们香港是讲法律的”h台词还没有烂大街,但港英政府经常大肆宣传香港法律完备,治安良好来塑造殖民优越感,因此几个人都对此很惊讶,纷纷拿起面前的文件看了起来。

香港的电影检查制度有法律漏洞,是沈冲早就知道的事情,1987年,《远东经济评论》头版爆出这个漏洞之后,香港政府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