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一百四十八章 雨夜(上)(1/3)

第一百四十八章 雨夜(上)(1/3)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夜间雨中行军是一件苦差事,世界上大部分部队都会尽量避免让自己的部队陷进这种麻烦之中。

蓝本已经很差的能见度在密集的雨幕下变的更恶劣。为了保持隐蔽性,德军还给车灯装上了夜间管制灯罩,这种金属制的遮光罩只在车灯正面留了一条细长的缝隙,一般情况下光线刚够照亮车前二十米以内的道路,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被远处和空中的敌人创造的概率。但是此时这种设备却严重制约了德军举动的速度,被削弱的灯光很难穿透密集的雨水,可视间隔已经降低到了十米左右,车队速度只能相应的减缓,此时已经不再考虑速度,重要的是必须保证行车的安全。

德军实在还有更先进的夜间管制灯具,不过由于刚投进量产不久,生产进度一时跟不上,并且需要专业的修理厂进行电路与面板改装,所以只有一小部分车辆加装了那种夜间灯。蔡司勒的装甲掷弹兵连没有来得及换装那种高端设备,就连配发给他们的半履带车都是刚从生产线高低来的新货,拿得手的时候发动机甚至都没走完磨合期。

251半履带车有一项让德军士兵又爱又恨的设计就是没有顶盖,完整敞开式顶盖的设计是当时世界风行的作风,也是当时的军事思想造就出的产物。按照当时的技巧,并不是没有能力把这些车辆设计玉成封闭的样式,但是此时的高层军官依旧保持着他们自己的懂得。一次大战的教训影响了战后十几年的设备发展,封闭型的运兵车被视为白白糟践材料与空间,是用来谋杀士兵的铁棺材。

将军们认为一旦这种车辆遭遇反坦克兵器攻击,躲在封闭车厢里的士兵将会遭遇严重伤害,同时很难来得及从车里逃生,而敞开的战小房就不同,不但高低车方便。同时拥有最开阔的视角,便于士兵视察周边环境,同时也便于士兵在车上向着目标射击。

当时的闪电战战术都还在研究与摸索中,德军中涌现了构建装甲师的理念,将领们提出了组建伴随装甲师机动的步兵部队的构想,于是提出了要研发一种能够有必定防护与战斗能力并且可以随着装甲车辆在复杂环境中运送兵员的车辆。

既然下级有了这种需求,高层当然会予以满足。 251半履带运兵车应运而生,问题是当时德国国力未复,重建国防军到处要钱,于是在设备采购方面必需要精打细算。经济型与量产性作为一项硬性标准放到了当时所有德军设备的研发过程里。

251也不能免俗,作为一款德军筹备大批设备的通用型装甲运兵车,251被请求在当时德军半履带牵引车的基础上进行研制,尽可能的与现有设备在零件与基础结构上能够相互调换,这样既便于能够快速投进生产,而且还不用过于修正蓝本的生产线,最要害还能节俭大批的本钱,将总价把持在德军采购标准的最低领域之内。所以日后有人说,德国的半履带车性能非常普通。甚至有些平庸,问题实在就是出在研发的源头上。

当然蔡司勒不会批准这个见解,在他看来这些车辆代表了德军军事技巧的最高水准,哪怕有些瑕疵。但是并不影响它在战场上的精彩表现,至少目前为止它还没有让蔡司勒扫兴过。

“还有一公里就要达到下一个路口了,营部最新的通报,我们侧面有一支伞兵侦察队。应当离我们不远,假如在白天我们可能相互都能看得到。”蔡司勒坐在车长的地位上,借着无线电旁的照明弹查看着手中的防水舆图。

“我们有些晚了。主座。路太不好走。”车长穿着一件摩托车手的橡胶雨衣,顶着风雨站在驾驶舱后的机枪射手台上,他手扶着那挺34机枪的枪托,紧张的凝视着前方车辆的尾灯。

确实如此,英国的道路让德国人大开了眼界,他们创造对方似乎还活在中世纪一般。乡间的道路竟然都是一水的单行道,并且走向异常诡异,穿林过村,一开端往东一转眼又转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