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梁仕容传记 > 第82章 说法开悟下(1/3)

第82章 说法开悟下(1/3)

上一章梁仕容传记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倪福:“是呀,我也深有同感,以前糊里糊涂做人,往日心头如浮云覆盖了太阳和月亮,黑暗暗的无主见,受人指使;今日如拨迷雾,驱散了覆盖在心头的浮云,豁然开朗,如见太阳和月亮,清静明亮。今后,我一定要迷途知返,走上正路。

梁仕容提高了声调:“你看,这禅意犹如一层薄薄的窗纸,一旦被点破,对误入迷途中的人来说就是另一番新天地了。人生中,善与恶、好与坏、高与低,也就是一念之差。修禅之道不也就像眼前一样吗?!”

梁仕容的话虽然简短,但却如黄钟大吕、天鼓雷音般震聋发聩,令王文广和倪福的心弦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他们惊呆得嘴巴张得大大的,好久也合不拢起来。一道灵光在他们脑海里闪掠,顿觉眼前一亮,蓦然间觉得整个心坎变得明亮起来了。

梁仕容继续说:“修行,难得悟其真谛,如果把禅修跟当下结合,这才能激活生命的智慧。心迷时自己被佛经带着转,心悟后自己便可转佛经呀!”

王文广沉吟自语“心迷时自己被佛经带着转,心悟后自己便可转佛经。”

梁仕容朗声地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一念修行,法身等佛。一念若悟,众生是佛。”

王文广听到梁仕容这直指人心的开示,感激地说:“阿弥陀佛,今天得逢高人,令王某似乎见禅修的灵光,照亮了迷途;让我拂开眼前的云翳雾障,迷悟大开。”

梁仕容谦逊道:“王兄,你别把我托得那么高,须知从高处摔下来可是不好受的呀!”

梁仕容进一步解说:六祖惠能的禅学思想精华是启迪智慧,净化人心。禅学的豁达是通向内心和人际和谐的坦途。

禅学是这样一种“大道”,它教导每一个人:世界便是我,我便是世界,世界美好我也美好,世界痛苦我也痛苦,人人都应该宁静地生活,自自然然地生活,如鱼在清水里,如云在蓝天上,如花盛开在阳春三月,如雪飘落在寒冬,顺乎自然、宁静地生活,与天空、与大地、与人、与动物、与静物和平相处,和谐得如同鱼与水、云与天。如果人人心如明镜般通透,如湖水般平和,如高山般安祥,那么,困扰着几乎每一个现代人的哪些无时无地不在的烦恼和难题,也就被不知不觉地消除于每一个尚末萌发根芽的初始状态之中了。但是,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竞争激烈,人们的妄想执著更为强烈,人心一念之间,就可以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两重天地。下面,举一例子:

三年前,有一位才华出众、成绩突出的青年叶秋名找我聊天,将他遇到的烦恼向成倾诉。原来,由于他不善于拉关系,跑官要官,因此,不但在原单位升职没有他的份,而且还被交流到一个偏远的山区镇。于是他抑郁、悲愤、消沉颓废。为消愁解闷,他未到新单位报到前,只身外出游览了几处名山大川。但游客们的谈笑风生没能激发他的兴致,反而更令他落寞感叹;青山绿水,在他的眼里全无灵气与生机。他万念俱灰,决定最后去一座偶尔听知却不大出名的山,不为了观赏,只为选择一个不为亲朋所知的地方结束生命。到达那座山时,他惊呆了:光秃秃的山,只有几座简朴的古寺,哪有风光!却见游人如织,一律虔诚地顶礼膜拜。他从未到过佛门,觉得这些人的行为不可思议,便好奇地问他们为何来此山。尽管答说不一,但都表达了善良而美好的愿望。他又问寺里的师父:出家人追求什么?师父说,出家人不求什么。他既震惊又疑惑:人人都有希望,我却万念俱灰??我应该怎么办?

后来,寺里的师父送了他一本《六祖坛经》。于是,他翻开看了一遍。出乎他的意料,他竟然从《六祖坛经》中幡然顿悟,毅然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他说,是博大精深的禅文化使他明白“看破、放下、自在”的禅机妙理,助他越过满目苍凉,转入了一片充满生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梁仕容传记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