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梁仕容传记 > 212章 有为法(1/2)

212章 有为法(1/2)

上一章梁仕容传记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再举一个例子,泰国盛产的榴莲,号称是水果之王,但是很多人连闻那个味道都受不了,不用说吃了。我生平第一次吃是二十多年前在泰外,招待我的朋友极其慎重地端出来时,那个气味真不敢恭维。但是同桌一班德高望重的朋友都说这是珍品,劝我试试。

既然如此,我就把心中负面观念拿开,当成是好吃的吃。头三口真不好吃,不过我装作好吃的样子,到了第四口,我吃出滋味来了。从此就敢吃榴莲了,每次碰上了也吃个一两口。这真像是北方人吃臭豆腐一样。你能把感受观念拿掉,受罪与享福都是一回事。

有位同道开始带人学静坐,他告诉我有一个问题,学静坐的人真到了空的境界,每个都会害怕的。我说,你们是穷小子发了财就忘了穷。一切众生都怕空的,都抓着个有。

《金刚经》说,如果能在空的境界来临时不怕的话,这人的善根是过去生亲近了无量佛所种下的,空对他实在是一种享受。一个人单独过生活,那种寂寞和无聊,能够当成享受才能学佛。享受与不享受,罪与福,只是在一念之间,不是两样,如果当成两样就是有分别心,是不能学佛的。

能了解这个道理,就不是普通的智慧,是金刚慧。金刚是形容颠扑不破的意思。有这样的智慧,自然不受一切相对理论所束缚,连解脱束缚的观念也没有了。如此,是入不二法门。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着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在慢慢地走入佛法修持的正题了。修持佛法得道,是得无漏果。佛法同一切外道所共有的神通有五种通:天眼通(现代有人称第三眼)、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不共有的是第六通,就是漏尽通,是外道做不到的,若是外道也修到了漏尽通,那就不叫外道了。

什么是漏?我们的六根都在漏。这一代年轻人眼漏得很厉害,近视眼特别多。当年我每天看二十卷经,几乎除了吃饭、上厕所、睡眠之外的时间统统在读书,真做到了手不释卷、眼不离卷,字又那么小,还要作笔记,这么弄下来,眼睛也没弄坏。灯是油灯,用一小盘花生油和棉灯蕊,如此而已。虽然灯不是很亮,但也会伤眼。

我们的生命就一直由六根在漏,不要以为只有漏丹叫漏。除了前五根,你的思想烦恼不能停的话,意根也在漏,当然不能成道。得阿罗汉就是得无漏之果,是真正入定,六根不动了,内外皆绝。

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有四句话,是小乘法门的极顶,也是无漏法门的境界:“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一切外缘都放下了,内在连呼吸都不动了,内外皆绝,就心如墙壁,才可以证入无漏的境界。这境界就是小乘无漏果的极果,能做得到前面三句话,至少祛病延年不成问题,而且可以由小乘入于大乘道。

大乘菩萨是入世的,其实入世的菩萨随时都在漏,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譬如有同学出去教书,回来后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才知道你的痛苦,教笨学生之痛苦,真不如自杀算了!我对他说,这就像人家说,养子方知父母恩。

他接着说,第二个痛苦是身体吃不消。他还不到三十岁,身体都快垮了,漏得非常厉害。

道家说法是,“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你再好的功夫,开口讲几十分钟之后,功夫就垮了。

烧饭的火候要够,如果一下生火,一下灭火,自然无法成事。修道也是一样,教书不能不动思想,动了意,火工就消了,道也修不成了。大乘菩萨入世是利人,不是为了利己,全盘牺牲了自己,一直都在有漏的境界。

所以有人问我,耶稣是不是菩萨?

我说绝对是菩萨!他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所以不要用宗教外形来看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梁仕容传记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