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梁仕容传记 > 第467章 能母夜说金刚经(1/2)

第467章 能母夜说金刚经(1/2)

上一章梁仕容传记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李氏不好意思地望着梁玉莲,歉意地说:“阿莲,我也不是很懂,只知道是出自《金刚经》中的经文。”

“金刚经?”这是梁玉莲第一次听到《金刚经》这本经书,心里充满了好奇地望看李氏。

李氏见梁玉莲欲罢不能,一副孜孜以求的样子望着她,只好把她所知道、所理解的意思尽可能地向梁玉莲述说了一遍: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是《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一句经文之一。《金刚经》是实相般若,可以开人的大智慧。全部金刚经,都是破相显体。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句,是体、用并显。即:用不离体,体不离用。

“应无所住”既不着有,“而生其心”亦不落无,方是金刚本旨。所以能儿闻此二句,立时悟道。

应无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实相境界。既悟实相无相,一无所得,还有什么我执、烦恼、生死、无明可住?

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就是生悲愿无尽之菩萨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无我心。如是心,等等,皆是无所住而生之心。便是真心、清净心,亦即是佛心。

“伯母,经您这么一说,我好像听明白了。阿能哥见分月饼给老乞丐,见老乞丐被打又拼命护他,这‘便是真心、清净心,亦即是佛心’,我这样理解,对吗?”梁玉莲忍不住又插了一句。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李氏答完后,伸出大拇指,夸道:“阿莲,你很有慧根悟性呀!”

梁玉莲被李氏一夸,脸都红了,害羞地低下头,谦虚地说:“那有呀,伯母过奖了。”

“阿莲,别不好意思,伯母是实话实说。”李氏对梁玉莲夸赞了一句后,又转上《金刚经》的话题:而众生所生之心,乃贪心、执心、贡高心、差别心,乃至八万四千烦恼心。如是心等,皆是有所住而生之心,便是妄心、业识心,亦即是众生心。

因众生处处着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能清净,心不清净,即不能悟得实相真心。故欲悟实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真心自见,即是道心。

道从心生,心由道见。讲到究竟,这一个道字,也不可说。所谓言语道断,心行路绝。此理微妙,初学人不易领悟。佛要人领悟实相无相,离念即是真心,故说“应无所住”。佛又要人领悟起用之妙,故又方便说“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句,看来似觉矛盾,其实就是如是。

李氏说到这里,看着听得聚精会神、真真有味的梁玉莲,“伯母这样说,你听懂了吗?”

“嗯,明白了很多。”梁玉莲点点头。

李氏见梁玉莲已听得明了,接着又更进一步:阿莲,你既知应无所住,即是实相菩提,亦即法身佛之境界,却不要去觅此实相,觅此法身佛,觅即不是。何以故?

实相无相,不可觅故。放下便是,动念皆非。一起觅心,便成妄想。当知此实相境界,非诸佛独有,我等亦本自具足。所以者何?佛与众生,本来无二故。只要大家此刻瞑目寂照,一念不生,则如如不动,万物同体,即是实相之无住真心。如一念微动,即是有所住。有所住,即非实相。所以,“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众生修持不能相应者,因有所住,故有所求;有住有求,便是自加捆缚,岂能自见本性?

要明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道理认清,要明白这两句经的体用,必先立其体,然后才能起其用。将一切有求有住之心放下便立。因一切放下,妄心自息。妄心息,则无住真心,自然现前。但是大家明知放下是好,而总不能放下者,何故?盖吾人业识太深,放下不易。因为放下不易,故又要从降伏其心下手。殊不知,一切无住,便是降伏。若另求降伏,便是头上安头。果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梁仕容传记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