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活在南宋 > 第十三章总算齐活了(2/3)

第十三章总算齐活了(2/3)

上一页活在南宋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的汉子一趟就能拖两根过来。老工匠拿着墨斗画着线,每画好一根就丢给他儿子,显然是经常搭配惯了的,半个时辰不到就做出了七八根。

看着那父子俩忙的热火朝天,自己想上去帮忙吧,又担心给人家添乱。

就重新回到角落里继续挑那能用的碗盆儿。

等到巳时时分,负责记功的张管事领着一个瘦瘦的仆役匆匆的走了过来,和狗儿打了声招呼又看了木匠做的竹筒。

就让那汉子去赶个骡车过来,准备把院里没用的东西都拉出去丢了。

一趟没装完,装第二趟时见那车上还有些空地,狗儿就把自己挑出来的东西放在了上面,等装那口锅时,张管事又亲自验了,见锅沿儿处确实缺了个大口,昨日他也在场也便没有多说,只在旁边唠叨着说‘你小子得了彩头,这口锅虽然缺了点口,但用起来也是不碍事的’。

一旁的狗儿陪着又说了些好话,等车装好,便告声罪跟着往府外而去。

出了后门,往北走八百来步有个大石坑,是以前采石头留下来的,足足有两人多深,这石坑被周围人当做丢破烂的场地。

自己也常到这里翻捡些能用的东西,现在脚上穿的鞋子就是从里面捡的。

到了这里,把自己挑出来的东西统统放在一块大石头前,又帮着那仆役卸了车上的东西,左右瞅瞅也不见大傻和宝儿的身影,怕东西丢了,便让狗剩跟着车回去,自己留下来等着他俩。

那口最重要的锅用草盖着,免得被人看到抢了去。

左等右等一直到午时初,俩人才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就见这俩人头发乱糟糟的,身上也满是鞋印,赶紧问了下才知道,他俩在来的路上被仇家堵在了胡同里,挨了一好揍。

好在这脸上没留啥伤痕,狗儿安慰道。

在这穷苦边地,民风比较彪悍些。打架斗殴的都是家常便饭,今天你堵住我揍一顿,明天我逮住你揍一顿,也说不上谁吃多大亏,双方手底下都留了手,不会把人打坏。

赶紧安慰一声,又道,改日一起寻回场子,便让俩一个搬一个扛的往家里弄。可那些东西实在太多,再怎么弄,一次也是搬不完的。

曹宝儿见状又回去推了曹阿婆的独轮车,这才满满当当的都装了进去。

千叮咛万嘱咐,宁可绕些远路也莫要被仇家发现把铁锅抢了去。这口破锅有钱的员外老爷不当回事儿,可在外面却是能值个五六钱银子呢!

看着俩人架着独轮车安稳的离开,狗儿才哼着曲儿往回走去。

有了这口锅,就再也不用吃冷汤凉水了!

特意绕道前门经过,便看到,左边有一群和尚敲着木鱼念着佛经,右边是几个道士挥动着手里拂尘做着法事,弄的门前甚是一派热闹。

当下便停了脚挤了进去,哪些和尚嘀嘀咕咕的也不知道念个啥没个看头,还是这边的道士有趣,一蹦三跳的甚是热闹。

看了一会儿,担心狗剩等的着急,便意犹未尽回了院。

等到了杂物房,见院前已堆了几十根做好的竹筒,那狗剩正坐在地上,抱着膝盖看着那对儿父子干活。当下也无事,也一样蹲了下来和那父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老些的叫王大荣五十多岁,他儿子叫王用三十出头,凤翔府人氏。是去年从北地逃过来的,一路风餐露宿走到祐川时一大家子人就剩了他们父子俩,还好有身木匠手艺,便在这祐川落了户,平时靠着这木匠手艺接些活赚些银钱用。

老手艺人干活就是快,午时还没到材料就做好了,只等下午装上去便能用了。

吃饭的时间也到了,晃晃悠悠得去厨房领了午饭,一碗汤一碟菜就着几个炊饼稀里呼噜的吃完,嘴巴一抹,便窝在那摇椅上舒舒服服的睡起午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活在南宋章节列表下一页